[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轴承单元组装的转盘输送装置和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59813.4 | 申请日: | 2020-07-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52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 发明(设计)人: | 张仙霞;徐小改;许昌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仙霞 |
| 主分类号: | B23P19/00 | 分类号: | B23P1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8050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路***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轴承 单元 组装 转盘 输送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用于轴承单元组装的转盘输送装置,轴承单元包括方形轴承座和圆柱形轴承,圆柱形轴承嵌合于方形轴承座轴承孔内;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盘驱动机构(51)、转盘悬臂(52)、转盘夹持机构(53)和转盘接收机构(54);转盘驱动机构(51)固定在机架上;转盘驱动机构(51)输出端与转盘悬臂(52)中心相连接;转盘悬臂(52)伸出端与转盘夹持机构(53)相连接;转盘悬臂(52)包括第一转盘悬臂(55)、第二转盘悬臂(56)、第三转盘悬臂(57)和第四转盘悬臂(58);第一转盘悬臂(55)和第四转盘悬臂(58)位置相对,第二转盘悬臂(56)和第三转盘悬臂(57)位置相对,并且第一转盘悬臂(55)、第二转盘悬臂(56)、第三转盘悬臂(57)和第四转盘悬臂(58)组成十字形;第一转盘悬臂(55)相连接的转盘夹持机构(53)与下料装置相衔接;第二转盘悬臂(56)和第三转盘悬臂(57)分别与转盘接收机构(54)相衔接;转盘驱动机构(51)用于驱动转盘悬臂(52)转动;转盘悬臂(52)用于支撑带动转盘夹持机构(53)转动;转盘夹持机构(53)用于夹持轴承单元;转盘接收机构(54)用于接收转盘夹持机构(53)输送的轴承单元;
转盘夹持机构(53)包括转盘下推气缸(531)、转盘夹持手(532)和转盘定位组件(533);转盘下推气缸(531)固定在转盘悬臂(52)上,转盘下推气缸(531)输出端与转盘夹持手(532)相连接;转盘夹持手(532)输出端与方形轴承座前后两侧相接触;多个转盘定位组件(533)分别固定在转盘夹持手(532)两侧;转盘定位组件(533)包括转盘定位杆(534)、转盘定位气缸(535)和转盘定位头(536);转盘定位杆(534)与方形轴承座左右两侧相接触;转盘定位气缸(535)输出端与转盘定位头(536)相连接,并且转盘定位头(536)与方形轴承座左右两侧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轴承单元组装的转盘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转盘定位杆(534)和转盘定位头(536)都为圆柱形状圆杆,转盘定位杆(534)和转盘定位头(536)圆柱外表面与方形轴承座左右两侧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轴承单元组装的转盘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转盘夹持手(532)包括转盘夹持气缸(5321)和转盘夹持气缸头(5322);转盘夹持气缸头(5322)和转盘夹持气缸(5321)输出端相连接,并且转盘夹持气缸头(5322)和方形轴承座前后侧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轴承单元组装的转盘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转盘夹持手(532)还包括转盘气缸托块(5323);转盘气缸托块(5323)与转盘夹持气缸头(5322)下端相连接,并且转盘气缸托块(5323)与方形轴承座底面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轴承单元组装的转盘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转盘悬臂(52)中段为掏空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轴承单元组装的转盘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转盘驱动机构(51)包括转盘驱动电机(511)和转盘驱动减速机(512);转盘驱动电机(511)和转盘驱动减速机(512)都固定在机架上;转盘驱动电机(511)输出端与转盘驱动减速机(512)输入端相连接,转盘驱动减速机(512)输出端与转盘悬臂(52)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轴承单元组装的转盘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转盘接收机构(54)包括转盘接收箱体(541)和转盘接收治具(542);转盘接收治具(542)与转盘接收箱体(541)相连接,并且转盘接收治具(542)与方形轴承座相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轴承单元组装的转盘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接收治具(542)为圆柱形,转盘接收治具(542)圆柱直径与轴承内孔直径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仙霞,未经张仙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981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