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时制备苯酚和苯二酚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47645.7 | 申请日: | 2020-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57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 发明(设计)人: | 彭欣欣;夏长久;朱斌;林民;罗一斌;舒兴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07C37/60 | 分类号: | C07C37/60;C07C39/04;C07C39/08;B01J29/8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时 制备 苯酚 苯二酚 方法 | ||
一种同时制备苯酚和苯二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苯、仲醇、双氧水和复合催化剂接触,得到含有苯酚和苯二酚的产品。其中,所述的复合催化剂包含氧化催化活性中心和MPV反应催化活性中心。本发明方法具有反应工艺简单,原料转化率高,产物收率高,副产物选择性低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同时制备苯酚和苯二酚的方法。
背景技术
苯酚和苯二酚(邻苯二酚、对苯二酚)均是重要的化工中间体。目前,工业上苯酚主要通过异丙苯法制备,虽然异丙苯法生产苯酚工艺成熟,但是存在工艺流程复杂、设备腐蚀严重、副产物多、精制过程能耗过大、中间产物CHP(过氧化异丙苯)不稳定等问题。苯二酚的生产有Rhone-Poulenc法、Brichima法和Ube法,但它们存在均相反应催化剂难回收、原料单耗高、苯二酚选择性低的问题。
采用双氧水为氧化剂氧化苯可以直接到苯酚以及苯二酚,以双氧水氧化苯酚可以得到苯二酚,由于它们的反应条件温和,主要副产物为水,因而成为研究热点。
CN101302141A公开了一种以负载钒的SBA-16为催化剂,分子氧为氧化剂,液相氧化苯直接合成苯酚的方法,该方法反应5h后苯转化率为15.4~28.2%,苯酚的选择性为70~80%。
CN102274755A公开了一种负载于硅基分子筛的希夫碱铜/杂多酸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该化合物可直接应用在苯直接氧化合成苯酚反应中,反应6h苯酚的收率为16.4%,选择性为91.2%。
CN 102627530A公开了一种以颜料绿B(有机金属铁的萘酚配体络合物)为催化剂,乙腈为溶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的催化苯羟基化制备苯酚和苯二酚的方法。该方法反应5h的苯转化率为26.5%,苯酚、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的收率分别为12.2%、3.3%和4.6%。
钛硅分子筛的出现为苯的温和氧化制备苯酚和苯二酚提供了新的途径。EP0894783公开了一种以钛硅分子筛为催化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水为溶剂条件下催化苯羟基化制备苯酚的方法,但该方法苯的转化率仅1~2%。
CN101759530A公开了一种以钛硅分子筛TS-1为催化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水为溶剂条件下催化苯羟基化制备苯二酚的方法,其产物中苯二酚的选择性为96%,过氧化氢的有效利用率为55%。
CN101659599A公开了一种改性TS-1分子筛催化苯与过氧化氢合成苯酚的方法,该方法选用乙腈为溶剂,70℃下反应4h,得到的苯转化率可达10%,苯酚的选择性可达90%。
CN107400051A公开了钛硅分子筛制备对苯醌的方法,是以TS-1分子筛、双氧水和苯反应生成对苯醌。
对苯醌以及焦油等是深度氧化的产物,作为副产物它们的生成导致生成苯酚和苯二酚的选择性降低,然而现有的以钛硅分子筛催化氧化苯制备苯酚和苯二酚的技术中对如何减少对苯醌以及焦油等深度氧化反应产物的报道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方法存在的副产物选择性高,目的产物深度反应,苯酚和苯二酚收率低等问题,提供一种不同于现有技术的同时制备苯酚和苯二酚的方法。
发明人在大量实验和分析苯氧化的反应过程的基础上,发现苯氧化成苯酚,苯酚进一步氧化为苯二酚(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苯二酚氧化为醌,并进一步氧化生成焦油的过程是串联反应,在氧化反应条件下,产物很难停留在苯酚和苯二酚阶段,导致副产物选择性高,目的产物收率低。因此需要打断深度氧化反应进程以得到高的目的产物收率。
因此,本发明提供的同时制备苯酚和苯二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苯、仲醇、双氧水和一种复合催化剂接触反应得到含有苯酚和苯二酚的产品,其中,所述的复合催化剂包括含有氧化反应催化活性中心的催化剂和含有MPV反应催化活性中心的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476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