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潮的复合墙板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42061.0 | 申请日: | 2020-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59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 发明(设计)人: | 茅昌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兴国人和建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F13/075;E04B1/64;C04B28/14;C04B111/27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何世磊 |
| 地址: | 3410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潮 复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潮的复合墙板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复合墙板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防潮板、第一粘结层、基板、第二粘结层和第二防潮板,第一防潮板通过第一粘结层粘结在基板的上表面,第二防潮板通过第二粘结层粘结在基板的下表面,第一防潮板贴近所述基板的面上等间距间隔设有若干条第一填充槽,第一填充槽内填充有防潮剂,第一填充槽旁边及两条第一填充槽之间的区域均为第一粘结区,第一粘结层涂覆在第一粘结区上。本发明的防潮的复合墙板通过设置所述防潮板,并在所述防潮板与基板之间直接填充防潮剂,使得复合墙板的防潮效果非常高效,还能够避免直接在复合墙板配料中掺入防潮剂导致复合墙板发生应力集中变形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潮的复合墙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具的质量和功能要求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不可征服的大自然面前,人们更是想尽一切办法去努力改善生活质量。
身处南方的人们,面对每年回南天的特殊气候,在空气潮湿的环境下,复合墙板容易吸潮,目前市场上几乎没有防潮的复合墙板能够抵御回南天的特殊气候或是多雨季节。
部分防潮的复合墙板则主要是通过在墙板配料内直接添加防潮剂来实现其防潮效果。然而,使用防潮剂的墙板,在吸潮时容易引起防潮剂结块并使墙板内产生应力集中,使墙板发生变形,进而影响其整体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防潮的复合墙板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通过在复合墙板配料内直接添加防潮剂来实现防潮效果,致使墙板在防潮剂吸潮结块时发生应力集中变形,进而影响墙板的整体强度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一种防潮的复合墙板,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防潮板、第一粘结层、基板、第二粘结层和第二防潮板,所述第一防潮板通过所述第一粘结层粘结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防潮板通过所述第二粘结层粘结在所述基板的下表面;
所述第一防潮板贴近所述基板的面上等间距间隔设有若干条第一填充槽,所述第一填充槽内填充有防潮剂,所述第一填充槽旁边及两条所述第一填充槽之间的区域均为第一粘结区,所述第一粘结层涂覆在所述第一粘结区上;
所述第二防潮板贴近所述基板的面上等间距间隔设有若干条第二填充槽,所述第二填充槽内填充有防潮剂,所述第二填充槽旁边及两条所述第二填充槽之间的区域均为第二粘结区,所述第二粘结层涂覆在所述第二粘结区上;
所述第一填充槽与所述第二填充槽相互穿插设置,且所述第一填充槽的中心线位于所述第二粘结区的中线正上方,所述第一填充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粘结区的宽度。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防潮的复合墙板,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防潮的复合墙板通过设置所述防潮板,并在所述防潮板与基板之间直接填充防潮剂,使得复合墙板的防潮效果非常高效,还能够避免直接在复合墙板配料中掺入防潮剂导致复合墙板发生应力集中变形的问题;
(2)所述第一填充槽与所述第二填充槽相互穿插设置,且所述第二填充槽的中心线位于所述第一粘结区的中线正上方,所述第二填充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粘结区的宽度,构成了一组双重防潮结构,防潮剂覆盖区域广,能够全面阻挡湿气的侵入,除湿防潮效果非常有效;
(3)所述第一防潮板上的多个所述第一粘结区的均匀布设,能够有效加强所述第一防潮板与所述基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所述第二防潮板上的多个所述第二粘结区的均匀布设,能够有效加强所述第二防潮板与所述基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防潮的复合墙板,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基板、所述第一防潮板和所述第二防潮板的物质组分相同,按重量配比为:15-25%的胶凝材料,70-80%的填充骨料,0-5%的水泥,0.0003-0.0004%的抗裂增强纤维和0.001-0.002%的缓凝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兴国人和建材有限公司,未经兴国人和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420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输送装置及其翻转输送方法
- 下一篇:一种片上系统管脚复用自适应同步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