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伤口创面的细菌纤维素软膏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35340.4 | 申请日: | 2020-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93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 发明(设计)人: | 钟成;王凤萍;秦晓彤;李波;谢燕燕;贾士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L26/00 | 分类号: | A61L26/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盛铭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7 | 代理人: | 黄淑娟 |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伤口 创面 细菌 纤维素 软膏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伤口创面的细菌纤维素软膏的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医学凝胶技术领域,包括步骤有:(1)细菌纤维素的制备;(2)氧化细菌纤维素的制备;(3)细菌纤维素软膏的制备。本发明的细菌纤维素软膏具有生物相容性好、保湿性能好、与皮肤贴附性良好,可以作为医用伤口创面修复材料、多功能伤口敷料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敷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伤口创面的细菌纤维素软膏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人体抵御外界伤害的第一道屏障。创伤、手术、烫伤等会破坏皮肤的完整性,严重会引发感染。伤口敷料是用于包扎治疗伤口或其他皮肤损伤的常用医用材料,如棉花、纱布和绷带。这些传统的伤口敷料可以为伤口提供简单的物理屏障,但对伤口局部的渗透液吸收和引流不畅,易出现伤口感染。除此之外,该类伤口敷料容易粘连在伤口上,换药期间引起疼痛和机械损伤。
“湿润愈合环境理论”证实了通透性高、能保持湿润的伤口敷料可以加速伤口愈合过程。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是以木醋杆菌等醋酸菌经发酵而形成一种天然生物聚合物。相比于植物纤维素,细菌纤维素不含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具有透气性佳、持水性好、纳米级三维网状结构、生物相容性好和生物可降解等优良的性能,是一种潜在的生物医用材料。作为伤口敷料,细菌纤维素成本低,提供湿润的环境,有利于伤口的快速清洁,更有利于伤口的愈合。但细菌纤维素贴附在伤口时容易发生移动甚至脱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问题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伤口创面的细菌纤维素软膏的制备方法。该软膏是一种粘稠液体或半固体凝胶,具有溶胀性,脱水收缩性和粘合性,能够在很长时间与伤口紧密粘附,并保持在静止时能够保持一定的外形,外力作用下发生流动、变型。
本发明的技术原理:
以细菌纤维素为基材,通过Tempo氧化得到氧化细菌纤维素,该纤维素素含有大量的羧基,与NaOH发生静电作用,形成粘稠状的液体。除此之外,卡波姆940是一种增稠剂/粘合剂,用三乙醇胺调节其pH,可与氧化细菌纤维素形成凝胶。
本方案提出了一种细菌纤维素软膏,其原料组分为:氧化细菌纤维素,水,氢氧化钠或卡波姆和三乙醇胺。
(1)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悬浮液的制备:利用微生物发酵的方式制备细菌纤维素水凝胶,经NaOH纯化处理并用纯水浸泡冲洗,得到纯净的细菌纤维素水凝胶。利用高速匀浆机破碎上述细菌纤维素水凝胶,得到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悬浮液,10000rpm/min的转速离心10min,除去多余的水分。
(2)氧化细菌纤维素的制备:称取100g细菌纤维素浆,依次加入0.016g Tempo和0.1g NaBr,搅拌10min后,缓慢加入10mmol NaClO,用0.5M NaOH溶液维持pH在10.5~11.0之间,反应12~18h。加入10mL无水乙醇终止反应,并用1M HCl溶液将其pH调至7.0,离心洗涤4~5次,用截留量为8kDa的透析袋透析24h,得到氧化细菌纤维素。
(3)细菌纤维素软膏的制备:取5mL氧化细菌纤维加入200μL NaOH或加入50μL卡波姆940和50μL三乙醇胺。
所述步骤(1)中,细菌纤维素悬浮液的浓度为10mg/mL。
所述步骤(2)中,氧化细菌纤维素悬浮液的浓度为10mg/mL。
所述步骤(3)中,NaOH的浓度为2mol/L。
所述步骤(3)中,卡波姆940的初始浓度为2mg/mL。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制备的细菌纤维素软膏易于涂抹、洗除,具有良好的附着性和涂布性,能够有效的促进伤口的愈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科技大学,未经天津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53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