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控温三维经编间隔织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30579.2 | 申请日: | 2020-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18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 发明(设计)人: | 邵慧奇;黄耀丽;蒋金华;陈南梁;邵光伟;张晨曙;陆诚;王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D04B21/16 | 分类号: | D04B21/16;D04B21/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统摄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03 | 代理人: | 杜亚 |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可控 三维 间隔 织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可控温三维经编间隔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采用经编装备进行编织制备得到可控温三维经编间隔织物,包括织造前准备和上机编织成型工序;
所述经编装备为大隔距双针床经编机,包括机架,位于机架上方的纱架和纱筒,前针床及织针,后针床及织针,导纱梳栉及导纱针,导丝管及其滑动导轨以及位于机架下方的牵拉卷曲辊;前针床和后针床分别固定于机架两面,导纱针安装于导纱梳栉末端,导纱梳栉通过摆臂安装于机架上,并围绕摆臂轴进行摆动,导丝管及其滑动导轨位于两针床中间位置的正上方并安装在机架上,其中滑动导轨与针床长度方向平行,导丝管安装在滑动导轨上;
在上机编织成型过程中,硅胶水管或电阻丝根据温区分布设计在导纱梳栉停摆间隙有规律地横向垫入两针床中间位置,温区分布是指需要控温的区域在间隔织物中的分布,设计在需要降温或者加热的区域垫入硅胶水管或电阻丝,同时通过垫入的密和疏控制控温效果的强和弱;
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1)织造前准备:首先将50~1000D涤纶或锦纶纱线进行整经,形成纱线平行排列的盘头,并分别配置于前、后针床的地梳栉上;然后将0.1~0.5mm直径的涤纶单丝整经后形成的纱线盘头配置于中间的1~2把间隔丝导纱梳栉;最后从纱筒引出硅胶水管或电阻丝穿入导丝管;
(2)上机编织成型:在一个编织循环内,首先,前针床织针和后针床织针分别在1~3把导纱梳栉垫纱下同时编织织物面层和织物底层;然后,前、后针床每编织5~20横列,1~2把穿入间隔丝的导纱梳栉在两针床间往复摆动一次将纱线先后垫入针织,并配合前针床织针和后针床织针成圈编织从而形成立体织物的间隔层,完成一次垫纱后间隔丝导纱梳栉回到原位并停止摆动,间隔丝在织物面层和织物底层之间呈X型交叉排列;接着,导丝管在间隔丝导纱梳栉停摆间隙沿滑动导轨进行往复横移将硅胶水管或者电阻丝从上方喂入编织区,或者停留在原地不垫入硅胶水管或者电阻丝,通过程序设置导丝管的横移频率调整温区分布设计,垫入硅胶水管或电阻丝的区域为控温区,且通过垫入的密和疏控制控温效果的强和弱。
2.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制得的可控温三维经编间隔织物,其特征是:为多层立体结构,由织物面层、织物底层、间隔丝和温控管路构成,间隔丝在织物面层和织物底层之间呈X型交叉排列,温控管路均匀地往复嵌于间隔丝中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温三维经编间隔织物,其特征在于,可控温三维经编间隔织物的厚度为15~6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控温三维经编间隔织物,其特征在于,温控管路为外径5~15mm的硅胶水管或直径0.5~3mm的电阻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控温三维经编间隔织物,其特征在于,织物面层为密织结构或网眼结构,织物底层为密织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057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