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脱酸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25520.4 | 申请日: | 2020-07-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12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朱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予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81 | 分类号: | B01D53/81;B01D53/68;B01D53/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91 | 代理人: | 曹玲柱 |
| 地址: | 100016 北京市朝阳区南十里居***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脱酸 制备 方法 应用 | ||
一种脱酸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其中,该脱酸剂组合物包括:第一组分60~90重量份;第二组分6~20重量份;第三组分4~16重量份;其中,第一组分为石灰回转窑除尘灰、粉煤灰和/或活性石灰粉;第二组分为矿石冶炼炉水渣和/或矿石冶炼炉除尘灰;第三组分为绿矾。本发明的脱酸剂的制备原料全部来源于一般固体废物,易得廉价,为废弃物的再利用拓展了领域和方向,同时,本发明的脱酸剂在去酸效果、二次污染等方面也较传统脱酸剂有较大的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能源、环保等领域的脱酸工艺,尤其涉及一种脱酸剂组合物、脱酸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我国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业生产活动产生的SO2、HCl等酸性气体对环境和人类有着很大的危害。目前国内燃煤电厂的脱硫技术大都采用成熟的湿法脱硫技术来脱除SO2、HCl等酸性气体,但湿法脱硫技术又会带来设备腐蚀、废水排放、白烟白雾等二次污染问题,需要更多的技术和设备来解决这些新问题。而对于一些非电力行业排放的烟气,因为其烟气气量、成分组成和工况条件都与燃煤电厂的不同,故适用于电厂的烟气处理技术并不适用于其它非电力行业。
目前一些非电力行业,在环保的压力下,开始进行烟气处理,其根据其自身工业生产特点,会优先选择干法/半干法脱硫技术,但目前工业化的干法/半干法脱硫技术基本都采用流化床技术和粉状脱硫剂,存在设备复杂,投资高,占地大,设备故障率高,脱除效率不稳定、废弃物难处理等问题。例如:
(1)现有技术中有一种由粉煤灰负载钙基脱硫剂,以粉煤灰、Ca(OH)2、活化剂为主要原材料,通过固相反应/水热化合反应过程制备粉煤灰负载的高效钙基脱硫剂。
(2)现有技术中还有在脱硫塔内形成脱硫剂的移动层,排烟气体与移动层接触而进行排烟气体的脱硫时,能够进行稳定效率的脱硫;该技术将包含熟石灰、用于供应二氧化硅及氧化铝的活性源供给材料例如石灰、石膏的脱硫剂用于脱硫处理后的已使用脱硫剂用作新的脱硫剂的石膏源;二期测定脱硫剂的硬度,在评价出硬度为预设定的值以下时,将已使用的脱硫剂仅增加预设定的量,将熟石灰仅减少与该增量相应的量,来得到该脱硫剂。
(3)现有技术中还有采用碱性Al(OH)3或Fe(OH)3作为脱酸剂脱除烟气或煤气中的HCl或HF气体,脱酸剂不会与烟气或煤气中的CO2发生副反应,保证了脱酸剂的高效利用;该方法主要分一级、二级吸收,一级主要为水吸收,二级吸收装置中填入Al(OH)3或Fe(OH)3作为吸收剂与酸性气体反应。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在现有脱酸方案中,或者存在脱除效率低,适用性不佳,或者不能同时脱除SO2、HCl、HF等酸性气体,不能用于固定床或移动床技术的粒状干法脱酸剂,或者制备脱硫剂或脱酸剂所采用的方法较为复杂,成本较高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酸剂组合物、脱酸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以期至少部分地解决以上提出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脱酸剂组合物。所述脱酸剂组合物包括:第一组分60~90重量份;第二组分6~20重量份;第三组分4~16重量份;其中,第一组分为石灰回转窑除尘灰、粉煤灰和/或活性石灰粉;所述石灰回转窑除尘灰是指石灰回转窑燃煤烟气经过回转窑、预热器后,经过除尘装置共同收集下来的灰尘;其中,第二组分为矿石冶炼炉水渣和/或矿石冶炼炉除尘灰;所述矿石冶炼炉水渣是指在采用高炉或电炉冶炼合金时,把熔融状态的炉渣置于水中急速冷却所形成的固体残渣;所述矿石冶炼炉除尘灰是指在采用高炉或电炉冶炼合金时,除尘收集装置所收集的灰尘;其中,第三组分为绿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予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予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255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