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崖壁涌水注浆封堵系统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12824.7 | 申请日: | 2020-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18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亮;李海燕;张玉川;王彦哲;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力稳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山东大学 |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D11/10;E21D11/15;E21D11/20;E21D20/00;E21F16/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赵敏玲 |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崖壁 水注 封堵 系统 方法 | ||
1.一种采用崖壁涌水注浆封堵系统的封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崖壁涌水注浆封堵系统,包括设置于待封堵出水口处且贴合崖壁的L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内置引流管和注浆套管,引流管和注浆套管一端均连通出水口,另一端均穿过混凝土结构,位于混凝土结构外,引流管远离出水口的一端配合有引流阀;
所述封堵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观察涌水点的过水断面大小、压力及流量,用探杆探入涌水点,探测实际出水口的位置,在探明出水口(1)位置后,将探杆深入出水口(1)内,探测实际涌水通道位置、走向及数量;
步骤2:根据探测得到的实际涌水通道位置及走向,在上游位置施工观测钻孔,通过对观测钻孔与出水口(1)进行连通试验,并结合资料,确定水力补给来源;
步骤3:根据出水口(1)过水断面大小,对出水口(1)进行缩口工程(2),对出水口(1)位置进行进一步明确;
步骤4:在出水口(1)处设置引流阀(3)、埋设引流管(4),尽可能的把涌水引入引流阀(3)内,完成对涌水的控制,避免涌水漫灌,留设深部注浆套管(5),为后续反注浆封堵岩溶管道做准备;
步骤5:在地面上铺设底部钢筋网(6),架设工字钢(7),铺设中层钢筋网(6),支设模板,浇筑下层混凝土,形成下部钢筋混凝土结构,固定引流管(4)、注浆套管(5),打注锚杆(8),加固地层,防止涌水压力过大导致地层鼓起或新的涌水点产生;
步骤6:在崖壁打注帮部锚杆(8),铺设上部钢筋网(6),在已有的下部钢筋混凝土结构上支设模板,浇筑混凝土,加固崖壁,防止涌水压力过大导致崖壁涌水绕流;
步骤7:通过预留的深部注浆套管(5)对出水口(1)进行注浆,观测引流管(4)的跑浆情况,控制引流阀(3),实施反注浆封堵涌水通道,同时观测钢筋混凝土结构,防止水压过大造成破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探杆探测出水口位置及实际涌水通道的角度及深度,探测的角度包括探杆与水平、竖直方向所呈夹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缩口工程(2)为结合涌水通道的位置,通过堆积反压土层及沙袋,控制涌水点过水面积,逐渐对用水点周围面积进行缩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深部注浆套管一端置于出水口位置,另一端穿过混凝土结构,外露于混凝土结构外。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6中,两次浇筑混凝土后形成的结构为L型钢筋混凝土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下层混凝土结构和上层混凝土结构,上层混凝土结构和下层混凝土结构均贴合崖壁,用于封堵出水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封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结构内置有钢筋网,钢筋网连接有深入崖壁的打注锚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和注浆套管均连通出水口,用于引出涌水,引流阀控制引流管的出水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套管一端布置于出水口位置,另一端外露于混凝土结构外,用于实施反注浆封堵涌水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力稳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山东大学,未经济南力稳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282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石灰乳法处理脱硫废水的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轴距可调节的管廊巡检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