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富营养化水体水华的应急与长效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11646.6 | 申请日: | 2020-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795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峰;黄小龙;张国志;王龙涛;黄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G01N1/10;G01N1/12;G01N33/24;C02F10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王莹 |
| 地址: | 430048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富营养化 水体 应急 长效 控制 方法 | ||
1.富营养化水体水华的应急与长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曝气搅拌结合混凝剂投加除藻、根据内源磷负荷确定投加钝化剂的量实现准确控磷、健康水体生态系统构建三种方式结合产生协同作用,实现对富营养化水体水华进行应急与长效控制;
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1、对待处理富营养化水体进行采样区域划分,在采样区域内设置水体采样点,对各个水体采样点进行水体采样;
步骤2、测定各个水体采样点的水体的叶绿素含量;
步骤3、叶绿素含量大于设定值的采样点所处的采样区域为应急除藻区;
步骤4、曝气混凝除藻,在曝气搅拌的作用下,向应急除藻区投加混凝剂;
步骤5、内源钝化控磷,采集待处理富营养化水体表层水样和表层底泥,并进行各指标测量,进而计算得到内源磷负荷,根据内源磷负荷计算得到钝化剂投加量,将钝化剂喷洒于待处理水体;
步骤6、健康水生态系统构建;
所述步骤5具体包括:
步骤5.1、在各个水体采样点,分别用采水器以及采泥器采集表层水样和表层底泥;
步骤5.2、水体溶解性正磷酸盐含量分析,对各个水体采样点的表层水样进行溶解性正磷酸盐浓度的测量;
步骤5.3、对各个水体采样点的表层底泥进行表层底泥pH值、表层底泥含水率、表层底泥容重和表层底泥活性磷含量的测量;
步骤5.4、根据待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水面面积A、待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容积V,以及各个水体采样点的水体溶解性正磷酸盐含量平均值CS、表层底泥厚度平均值h、表层底泥容重平均值ρb、表层底泥含水率平均值θ和表层底泥中活性磷含量平均值Cd,计算出内源磷负荷;
步骤5.5、根据表层底泥pH值选择钝化剂;
步骤5.6、根据内源磷负荷计算钝化剂投加量,将钝化剂制成水溶剂或直接均匀喷洒整个待处理富营养化水体;
步骤5.7、持续监测待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水体透明度,直至水体透明度上升后并达到稳定状态;
所述钝化剂为铝盐、铁盐或锁磷剂,对各个水体采样点的表层底泥pH值进行统计分析,统计落入各个钝化剂的适用pH值的表层底泥pH值对应的水体采样点的个数作为钝化剂适应个数,选择钝化剂适应个数最大的钝化剂;
所述内源磷负荷MP(kg)的评估利用如下公式(1)计算可得:
Mp=10-5×A×h×ρb×(1-θ)×Cd+10-3×V×Cs
A—待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水面面积,m2;
h—表层底泥厚度平均值,取4~6cm;
ρb—表层底泥容重平均值,g/cm3;
θ—表层底泥含水率平均值,%;
Cd—表层底泥中活性磷含量平均值,mg/kg,利用因斯布鲁克大学生态学家Psenner在1988年提出的底泥磷形态连续测定方法测得;
V—待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容积,m3;
CS—水体溶解性正磷酸盐含量平均值,mg/L,利用钼酸铵法直接显色法测得;
钝化剂投加量M(kg)的确定利用如下公式(2)计算可得:
MP—内源磷负荷,kg,由计算公式(1)可得;
K—安全系数,取值为1.05~1.2;
F—有效成分除磷当量,所用钝化剂为铝盐、铁盐及锁磷剂的有效成分分别为Al、Fe、La金属,对应有效成分除磷当量分别为1.15、0.56、及0.22;
ω—钝化剂中有效成分含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营养化水体水华的应急与长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剂为天然多孔吸附材料与环保型絮凝剂的混合物,所述天然多孔吸附材料包括硅藻土、竹炭、活性炭的任一种或它们的改性物,所述环保型絮凝剂为聚合氯化铝。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富营养化水体水华的应急与长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多孔吸附材料与环保型絮凝剂的质量配比为2:1~4:1,混凝剂的使用量为25~100g/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164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STM32芯片的仿真器
- 下一篇:受采矿沉陷影响的场地规划设计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