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终端的使用者身份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82754.5 | 申请日: | 2020-07-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98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 发明(设计)人: | 由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21/31 | 分类号: | G06F21/31;G06F21/32;G06F1/329;G06F1/3234;G01L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开阳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0 | 代理人: | 鲍文婷 |
| 地址: | 51908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终端 使用者 身份 识别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公开涉及一种智能终端的使用者身份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在智能终端处于锁屏模式下,获取当前智能终端的压力检测数据;基于压力检测数据,确定当前智能终端使用者是否是机主;若基于压力检测数据,确定当前智能终端使用者不是机主,采集当前智能终端使用者的面部结构特征数据;基于面部结构特征数据,确定当前智能终端使用者是否是机主。本公开实施例技术方案有利于降低智能终端的耗电量,进而延长智能终端的总待机时长,提高用户体验。另外,其可以充分避免因判断错误,机主无法解锁智能终端的尴尬局面出现。此外两次判断均不利用输入密码的方式进行判断,可以减少用户点击的次数,提高机主识别的效率,提高用户好感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智能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终端的使用者身份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越来越方便的使用移动终端来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的需求。而人们在使用移动终端的过程中,会在移动终端上形成大量隐私数据。这就是使得对移动终端上存储的隐私数据进行有效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常用的用于保护存储在移动终端上的隐私数据,使其不被泄露的方法是,当手机处于锁屏状态时利用移动终端的前置摄像头采集当前智能终端使用者的图像数据,进而基于所采集到的图像数据判断当前智能终端使用者是否是机主。这种方法在实现的过程中,前置摄像头需要始终处于开启状态,其耗电量大,影响移动终端的总待机时长,用户体验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的使用者身份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的使用者身份识别方法,包括:
在智能终端处于锁屏模式下,获取当前所述智能终端的压力检测数据;
基于所述压力检测数据,确定当前所述智能终端使用者是否是机主;
若基于所述压力检测数据,确定当前所述智能终端使用者不是机主,采集当前所述智能终端使用者的面部结构特征数据;
基于所述面部结构特征数据,确定当前所述智能终端使用者是否是机主。
进一步地,所述压力检测数据包括压力值、压力的作用区域面积、压力的作用区域形状以及压力的作用区域位置中的至少一个。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所述压力检测数据,确定当前所述智能终端使用者是否是机主,包括:
获取所述智能终端机主的持握数据;
将所述压力检测数据与所述智能终端机主的持握数据进行比对;
基于比对结果,确定当前所述智能终端使用者是否是智能终端机主。
进一步地,还包括:
获取所述智能终端机主多次持握所述智能终端时的压力检测数据;
将所述智能终端机主多次持握所述智能终端时的压力检测数据输入到神经网络中进行学习训练,得到所述智能终端机主的持握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采集当前所述智能终端使用者的面部结构特征数据,包括:
利用图像采集单元对当前所述智能终端使用者的面部进行图像采集;
基于所述图像采集的结果,确定所述智能终端使用者的面部结构特征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采集当前所述智能终端使用者的面部结构特征数据,包括:
利用飞行传感器对当前所述智能终端使用者的面部进行数据采集;
基于所述数据采集的结果,确定所述智能终端使用者的面部结构特征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27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