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声振子、超声乳化手柄以及超声乳化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677727.9 | 申请日: | 2020-07-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77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 发明(设计)人: | 陈齐欧;王欣悦;邓玮鑫;张劼;常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微创视神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A61N7/00;B06B1/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95 | 代理人: | 王宏婧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超声 乳化 手柄 以及 系统 | ||
1.一种超声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幅杆、扭振压电组件、纵振压电组件、后配重以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后配重连接并且穿过所述纵振压电组件与所述变幅杆连接;其中,
所述纵振压电组件安装在所述变幅杆和所述后配重之间,并被配置为受到激励后产生形变以使所述超声振子产生纵振;
所述扭振压电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扭振压电组件安装在所述变幅杆上,所述多个扭振压电组件包括至少一个配置为受到激励后产生形变以使所述超声振子仅产生扭振的第一扭振压电组件和至少一个配置为受到激励后产生形变以使所述超声振子既产生扭振又产生纵振的第二扭振压电组件;
所述第一扭振压电组件包括第一扭振压电元件,所述第一扭振压电元件的形变为长度形变型,所述第一扭振压电元件的数量为偶数个,且所述第一扭振压电元件以两两轴对称的方式周向分布在所述变幅杆的外侧,每个所述第一扭振压电元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变幅杆的轴线成角度布置,且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扭振压电元件的极化方向相反;
所述第二扭振压电组件包括第二扭振压电元件,所述第二扭振压电元件的形变为长度形变型,所述第二扭振压电元件的数量为多个并以长度方向相互平行的方式周向分布在所述变幅杆的外侧,每个所述第二扭振压电元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变幅杆的轴线成角度布置,且所有第二扭振压电元件的极化方向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振子,其特征在于,轴对称的两个所述第一扭振压电元件之间的对称轴与所述变幅杆的轴线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超声振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扭振压电组件中的扭振压电元件周向均匀布置在所述变幅杆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振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扭振压电组件中的扭振压电元件与所述变幅杆的轴线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振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扭振压电组件中的扭振压电元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变幅杆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4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振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扭振压电组件沿所述变幅杆的轴向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幅杆包括多面体部,所述多面体部包括多个侧面,多个所述侧面之间通过侧棱连接,所述扭振压电组件设置于所述侧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声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面体部为棱柱形状或棱台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声振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扭振压电组件中的扭振压电元件的长度方向与对应的侧棱形成夹角,且所述侧棱与所述变幅杆的轴线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超声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面体部为棱柱,所述棱柱的侧面的数量等于所述第一扭振压电元件的数量,并在所述棱柱的每个侧面上布置一个第一扭振压电元件,相邻两个第一扭振压电元件关于两者之间的侧棱对称;或者,
所述多面体部为棱柱,所述棱柱的侧面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扭振压电元件的数量,并在所述棱柱的至少一个侧面上布置多个所述第一扭振压电元件,相邻两个第一扭振压电元件关于两者之间的侧棱或与侧棱平行的对称线对称。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声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幅杆包括多个所述多面体部,多个所述多面体部沿所述变幅杆的轴向设置,并在每个所述多面体部上设置一个所述扭振压电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声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幅杆至少包括轴向分布的头部和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头部的外径,且所述主体部包括所述多面体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微创视神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微创视神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772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