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冷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676469.2 | 申请日: | 2020-07-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325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 发明(设计)人: | 全炳优;费婉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D11/02 | 分类号: | F25D11/02;F25D17/04;F25D17/08;F25D23/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瞿璨 |
| 地址: | 230088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冷 设备 | ||
本申请涉及电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制冷设备。该制冷设备包括内腔体,内腔体包括存取物口和第一侧壁面,存取物口和第一侧壁面相对设置。该制冷设备还包括内腔体置物件,内腔体置物件设于内腔体中,内腔体置物件设有置物件通风结构。该制冷设备还包括制冷装置,制冷装置用于向内腔体输出冷空气,制冷装置输出的冷空气沿第一侧壁面流动,冷空气通过置物件通风结构回流至制冷装置。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提高制冷效率以及改善制冷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诸如冰箱等电器通常采用风冷设计,风冷冰箱的原理是利用冷空气循环进行制冷。具体地,高温空气流经过内置的换热器时,由于空气温度高、换热器温度低,两者直接发生热交换,空气的温度就会降低而形成冷空气,冷空气被吹入冰箱,进而对冰箱中存放的物品进行制冷。
然而,目前采用风冷设计的冰箱,其冷空气的回流路径单一,冷空气的覆盖范围较小,致使其制冷效率较低以及制冷效果较差。
有鉴于此,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冷设备,能够提高制冷效率以及改善制冷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制冷设备。该制冷设备包括内腔体,内腔体包括存取物口和第一侧壁面,存取物口和第一侧壁面相对设置。该制冷设备还包括内腔体置物件,内腔体置物件设于内腔体中,内腔体置物件设有置物件通风结构。该制冷设备还包括制冷装置,制冷装置用于向内腔体输出冷空气,制冷装置输出的冷空气沿第一侧壁面流动,冷空气通过置物件通风结构回流至制冷装置。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内腔体置物件设有多个置物件通风结构,多个置物件通风结构均匀分布。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内腔体包括第二侧壁面,置物件通风结构设于内腔体置物件靠近第二侧壁面的部分。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置物件通风结构设于内腔体置物件靠近第一侧壁面的部分。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置物件通风结构设于内腔体置物件远离第一侧壁面的部分。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内腔体包括第一端壁面和第二端壁面,第一端壁面和第二端壁面相对设置,制冷装置朝向第二端壁面输出冷空气,内腔体置物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内腔体置物件沿自第一端壁面至第二端壁面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各内腔体置物件的置物件通风结构的总通风面积沿自第一端壁面至第二端壁面的方向逐渐增大。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各内腔体置物件的单个置物件通风结构的通风面积沿自第一端壁面至第二端壁面的方向逐渐增大。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各内腔体置物件的置物件通风结构的分布密度沿自第一端壁面至第二端壁面的方向逐渐增大。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内腔体置物件包括第一子置物件和第二子置物件,第一子置物件和第二子置物件层叠设置,置物件通风结构包括第一子通风结构和第二子通风结构,第一子通风结构设于第一子置物件,第二子通风结构设于第二子置物件,第一子通风结构与第二子通风结构对应设置;第一子置物件和第二子置物件被设置为能够相互错位移动,使得对应设置的第一子通风结构和第二子通风结构能够相互错位移动,以调整内腔体置物件的置物件通风结构的总通风面积。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内腔体包括第二侧壁面,第二侧壁面与内腔体置物件的连接处设有侧壁通风结构,侧壁通风结构与置物件通风结构配合用于冷空气回流。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内腔体置物件与第一侧壁面之间具有间隙,内腔体置物件靠近第一侧壁面的边缘设有通风凹槽和挡风凸起,第一侧壁面设有送风导流槽和送风导流凸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64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