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遇水溶解的一次性双重溯源防伪标识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72477.X | 申请日: | 2020-07-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85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王小平;束正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壹信标签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F3/02 | 分类号: | G09F3/02;B41M3/14 |
| 代理公司: | 南京北辰联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50 | 代理人: | 王俊 |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溶解 一次性 双重 溯源 防伪 标识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遇水溶解的一次性双重溯源防伪标识,其自上而下依次复合有第一水性光油层、第一溯源数据打印层、第二水性光油层、第一表面印刷层、水溶性材料层、第一胶水层、第一底纸层、第二溯源数据打印层、第三水性光油层、第二表面印刷层、白色油墨层、电晕层、PET塑料膜层、第二胶水层、第二底纸层,同时还提供了一种防伪标识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防伪标识采用环保型水性胶水,将大部分溯源信息隐藏起来,放在第二表面印刷层上,必须溶解第一表面材质然后结合第一表面材质上的信息才可以获知整体信息,保密性强;全程溯源追溯查询,同时提供真伪验证,可达到真正的溯源防伪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伪标识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遇水溶解的一次性双重溯源防伪标识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防伪标识基本都是不干胶形式的,贴在被贴物上会有胶水残留,尤其是胶水的不环保会导致废品很难处理。并且现在很多防伪标识的溯源信息都是在产品表面,造假者很容易就可以获取其中的信息进行仿造。为了避免此类状况发生,提高标签的实用性,有必要对现有的防伪标识进行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遇水溶解的一次性双重溯源防伪标识,具体地说是一种可以用水溶解表面保证一次性使用,而且隐藏层可以与未溶解前相呼应的双重溯源防伪标识,数据保密性强,可达到溯源防伪的真正目的,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遇水溶解的一次性双重溯源防伪标识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遇水溶解的一次性双重溯源防伪标识,所述防伪标识自上而下依次复合有第一水性光油层、第一溯源数据打印层、第二水性光油层、第一表面印刷层、水溶性材料层、第一胶水层、第一底纸层、第二溯源数据打印层、第三水性光油层、第二表面印刷层、白色油墨层、电晕层、PET塑料膜层、第二胶水层、第二底纸层。
优选的,所述PET塑料膜层的厚度为20-30微米。
优选的,所述第一胶水层和第二胶水层的胶水为水性丙烯酸树脂胶,所述丙烯酸树脂胶固含量为40%-50%。
优选的,所述第一底纸层和第二底纸层均为一面带硅油的格拉辛纸。
一种遇水溶解的一次性双重溯源防伪标识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PET塑料膜层的一面用涂布机涂布丙烯酸树脂胶水,得到第二胶水层,在涂布第二胶水层的同时复合第二底纸层,制作成第一不干胶材料;
S2:在PET塑料膜层的另一面用电晕机电晕,得到电晕层;
S3:用柔版印刷机在电晕层上满版涂布一层白色水性油墨,得到白色油墨层;
S4:用凸版印刷机在白色油墨层上印刷预设的包含图案、文字之一种或多种组合内容,得到第二表面印刷层;
S5:在第二表面印刷层上用柔版印刷机满版印刷水性光油,得到第三水性光油层;
S6:在第三水性光油层上用数码印刷机打印条码、二维码、防伪数码和可变缩微数码,得到第二溯源数据打印层;
S7:在水溶性材料层的一面用涂布机涂布丙烯酸树脂胶水,得到第一胶水层,在涂布第一胶水层的同时复合第一底纸层,制作成第二不干胶材料;
S8:在水溶性材料层的另一面用PS版印刷机印刷预设的包含图案、文字之一种或多种组合内容,得到第一表面印刷层,其中第一表面印刷层中的内容与第二表面印刷层中的内容互补;
S9:在第一表面印刷层上用柔版印刷机涂布满版水性光油,得到第二水性光油层;
S10:用数码印刷机在第二水性光油层上打印包含二维码和防伪数码的数据信息,得到第一溯源数据打印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壹信标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壹信标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24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物品比价的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一种混纺面料及其制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