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三维打印技术的数字化代型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62950.6 | 申请日: | 2020-07-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0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 发明(设计)人: | 顾晓宇;蒋欣泉;曾德良;王洁;刘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C13/34 | 分类号: | A61C13/34;A61C1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钱文斌 |
| 地址: | 2000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三维 打印 技术 数字化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三维打印技术的数字化代型制备方法,包括:通过模型边缘构建和投影方法获得工作三维模型;通过创建样条边界的方法在工作三维模型上构建预备体边缘线,并利用投影边界的方式形成代型轴面,并构建龈向聚合度;通过偏移方法构建代型与工作三维模型之间的缓冲间隙;在代型底部构建斜面形态的抗旋转结构;去除预备体周围牙龈组织的三维数据,在预备体边缘线的龈方处的代型上构建与预备体边缘线平行的样条曲线作为牙龈代型的边缘,通过偏移形成具有宽度的牙龈代型;利用三维打印设备制作工作三维模型和含有牙龈代型的工作三维模型,并形成人工牙龈——树脂模型——树脂预备体代型的组装式工作模型。本发明能够提高修复体的精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口腔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三维打印技术的数字化代型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可卸式代型是指代型可以从整体的牙列模型上分离取下并能回复到原位的一种技术,其修复体边缘密合,形成良好的邻接关系,形成修复体轴面与根面移行形态。钉代型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代型技术。该代型技术复位准确,但手工操作复杂,存在切割误差,边缘修整造成牙龈形态破坏,钉道方向单一,不利于上颌架。数字化代型技术的基本要求包括:对数字牙列模型的三维处理,数字化代型三维设计(包括防旋转结构),虚拟咬合关系记录及三维打印加工。目前商业牙科三维设计软件如3Shape包含数字化代型设计模块,但是未设计硅橡胶人工牙龈,因此在临床应用上还有一定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三维打印技术的数字化代型制备方法,能够提高修复体的精确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三维打印技术的数字化代型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模型边缘构建和投影方法获得工作三维模型;
(2)通过创建样条边界的方法在工作三维模型上构建预备体边缘线,并利用投影边界的方式形成代型轴面,并构建龈向聚合度;
(3)通过偏移方法构建代型与工作三维模型之间的缓冲间隙;
(4)在代型底部构建斜面形态的抗旋转结构;
(5)去除预备体周围牙龈组织的三维数据,在预备体边缘线的龈方处的代型上构建与预备体边缘线平行的样条曲线作为牙龈代型的边缘,通过偏移形成具有宽度的牙龈代型;
(6)利用三维打印设备制作工作三维模型和含有牙龈代型的工作三维模型,并形成人工牙龈——树脂模型——树脂预备体代型的组装式工作模型。
所述步骤(1)具体为:以口内扫描预备体或光学扫描石膏模型为数据源,通过模型边缘构建和投影方法获得工作三维模型。
所述步骤(2)中构建的龈向聚合度为3-5度。
所述步骤(3)中的缓冲间隙的距离为50微米。
所述步骤(4)中的牙龈代型的边缘构建在预备体边缘线的龈方1mm处的代型上。
所述步骤(4)中牙龈代型的宽度为1mm。
所述步骤(5)和步骤(6)之间还包括在相邻预备体之间设计方块状结构以连接牙龈代型的步骤。
所述步骤(6)中形成人工牙龈——树脂模型——树脂预备体代型组装式工作模型时,用硅橡胶初印模材料翻制所述工作三维模型的阴模,再注入硅橡胶人工牙龈材料,复制到所述含有牙龈代型的工作三维模型上。
有益效果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发明将数字化技术和人工牙龈技术结合既保证了代型的精确性,也保留了牙龈形态,同时数字化技术有利于改变钉道方向和上合架。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29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可靠通信的冗余链路
- 下一篇:一种光固化成型装置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