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厨具的高Fe含量Al-Fe-Mn合金及其制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50944.9 | 申请日: | 2020-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0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林;毕常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2C21/00 | 分类号: | C22C21/00;C22C1/03;C22C1/06;C22F1/04 |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马海芳 |
| 地址: | 110136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厨具 fe 含量 al mn 合金 及其 制法 | ||
1.一种用于厨具的高Fe含量Al-Fe-Mn合金,其特征在于,该用于厨具的高Fe含量Al-Fe-Mn合金含有的成分及各个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Fe为1.0-1.5%,Mn为0.3-0.7%,Si≤0.5%,Cu≤0.25%,Zn≤0.25%,Ti≤0.25%,Sr为0.1-0.35wt%,余量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杂质总含量≤1.0%,同时,满足Fe+Mn的质量百分比≤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厨具的高Fe含量Al-Fe-Mn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厨具的高Fe含量Al-Fe-Mn合金,经轧制和退火获得O态轧板产品抗拉强度为120~145MPa,屈服强度为46~59MPa,延伸率为32~42%,导热率为191-197W/m.K。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厨具的高Fe含量Al-Fe-Mn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用于厨具的高Fe含量Al-Fe-Mn合金的成分配比,准备Fe、Mn、Si、Cu、Zn、Ti、Sr和Al的原料;其中,Al的原料为铝锭;
(2)将铝锭加热,熔化成铝熔体,将其它原料加入铝熔体中,温度控制在700~760℃,至全部原料熔化后,搅拌均匀,形成铝合金熔体;
(3)采用精炼剂对铝合金熔体进行精炼处理,精炼处理后,加入变质剂Sr的原料,静置20~40min,进行扒渣,然后将铝合金熔体浇铸得到铸件;
同时,在浇铸过程中,同步进行在线除气和在线添加晶粒细化剂,并进行过滤;
(4)将铸件放入均质化炉中进行均匀化处理,得到均匀化产物,冷却后,得到用于厨具的高Fe含量Al-Fe-Mn合金;其中,均匀化处理的温度为550~620℃,时间为8~24h。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厨具的高Fe含量Al-Fe-Mn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铸件状态进行后续处理,具体为:
当制得高Fe含量Al-Fe-Mn合金的铸件为扁锭时,处理过程为:将均匀化处理后的扁锭经过热轧轧制成热轧卷;根据需要,可对热轧卷进行退火处理,退火工艺为在400~500℃加热0.5~3h,然后进行冷轧,得到冷轧板;
当制得高Fe含量Al-Fe-Mn合金的铸件为圆棒时,处理过程为:将均匀化处理后的圆棒在400~500℃预热,然后挤压成型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厨具的高Fe含量Al-Fe-Mn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Mn为锰添加剂或铝锰中间合金;Fe为铁添加剂或铝铁中间合金;Si为金属硅或铝硅中间合金;Cu为纯铜或铝铜中间合金;Zn为锌锭;Ti为钛添加剂或铝钛中间合金;Sr为铝锶中间合金。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厨具的高Fe含量Al-Fe-Mn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精炼剂为具有精炼效果的铝合金精炼剂,按质量比,精炼剂的用量为铝合金熔体总重量的0.05~0.5%;
在线除气是采用SNIF在线除气装置将氩气喷入铝合金熔体中,氩气流量为3~5m3/h;
在线添加晶粒细化剂是采用喂丝机将Al-5Ti-1B丝通入铝合金熔体中,Al-5Ti-1B丝的添加量为0.5~2.0kg/t铝合金熔体。
7.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厨具的高Fe含量Al-Fe-Mn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用于厨具的高Fe含量Al-Fe-Mn合金的成分配比,准备Fe、Mn、Si、Cu、Zn、Ti、Sr和Al的原料;其中,Al的原料为铝锭;
步骤2:将铝锭加热,熔化成铝熔体,将其他原料加入铝熔体中,温度控制在700~760℃,至全部原料熔化后,搅拌均匀,形成铝合金熔体;
步骤3:采用精炼剂对铝合金熔体进行精炼处理,精炼处理后,静置20~40min,进行扒渣,然后将铝合金熔体浇铸得到铸轧卷或热轧卷;
其中,所述的浇铸,采用连续铸轧工艺或连铸连轧工艺中的一种;
步骤4:将铸轧卷或热轧卷放入退火炉中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450~550℃,时间为1~10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未经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094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