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准确判定粗磨机钢球直径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642876.1 | 申请日: | 2020-07-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94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 发明(设计)人: | 高志明;赵留成;李绍英;刘涛;高志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B21/10 | 分类号: | G01B21/10;B02C17/2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李薇 |
| 地址: | 063210 河北省唐山***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准确 判定 粗磨机钢球 直径 方法 | ||
1.一种利用落重实验判断不同粒度物料所需粗磨机钢球直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物料的粒度确定其落重实验需要的n个实验钢球的直径,然后分别利用每个直径的实验钢球,在预定高度多次冲击物料,筛分冲击后的物料,筛孔的孔径与所述物料的粒度相同,称量筛下物料质量,得到多次冲击筛下重量,再除以冲击次数,得到单次冲击的筛下重量平均值,所述筛下重量平均值乘以实验钢球的吨个数,得到吨钢球冲击一次产量,从n个不同直径的实验钢球中,兼顾吨钢球冲击一次产量和每个直径的实验钢球多次冲击筛下重量的量级两个参数,确定该粒度物料所需的准确钢球直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落重实验判断不同粒度物料所需粗磨机钢球直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n为2-6的自然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落重实验判断不同粒度物料所需粗磨机钢球直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实验钢球的冲击次数为10-20次,预定高度为球磨机直径的0.5~0.9倍。
4.一种准确判定粗磨机钢球直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入磨物料进行筛析,计算筛分后各级别产品的粒度组成;
步骤2,分别对每个级别产品进行落重实验,分别计算每一级产品对应的单级别最佳钢球直径,具体的:
根据该级别产品的粒度确定其落重实验需要的n个实验钢球的直径,然后分别利用每个直径的实验钢球,在预定高度多次冲击该级别产品,筛分冲击后的产品,筛孔的孔径与所述物料的粒度相同,筛下产品重量除以冲击次数,得到每次冲击的筛下重量平均值,所述筛下重量平均值乘以实验钢球的吨个数,得到吨钢球冲击一次产量,从n个不同直径的实验钢球中,兼顾吨钢球冲击一次产量和每个直径的实验钢球经过多次冲击的筛下产品重量两个参数,确定该级别物料所需的准确钢球直径;
步骤3,顺次以m个相邻级别产品为一组,将所有级别的产品划分为多组,计算每组产品对应的准确钢球尺寸,具体的:
在每一级别产品中,计算准确钢球直径乘以该级别的产率的所得值,然后对m个级别的所得值进行相加,最后除以m个级别的产率总和,计算出当量准确球径,以最接近该当量准确球径的商有规格的钢球尺寸作为该组产品对应的准确钢球尺寸;
最后汇集各组产品对应的准确钢球尺寸,得到粗磨机的准确钢球直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准确判定粗磨机钢球直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n为2-6的自然数。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准确判定粗磨机钢球直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m为2-4的自然数。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准确判定粗磨机钢球直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冲击次数为10-20次。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准确判定粗磨机钢球直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预定高度为球磨机直径的0.5~0.9倍。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准确判定粗磨机钢球直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筛析磨机给矿、分级返砂、分级溢流和磨机排矿四种物料,准确的确定四种物料中需要磨矿的各级产品的粒度组成,具体分为四步:
S1,处于稳定生产时现场取样,得到给矿皮带的矿石、分级返砂、分级溢流和磨机排矿四种物料;
S2,分别利用不同筛孔的筛子对四种物料进行筛分,得到对应级别的产品,称量各级别产品的重量,利用各级别产品的重量除以总重量,得到重量产率,即各级别产品的粒度组成;
S3,根据磨机给矿、磨机排矿、分级溢流和分级返砂四种产品的粒度组成,计算出返砂比,再根据循环负荷,按重量比例计算出入磨物料的粒度组成;
S4,扣除不需要磨矿的合格粒级产率,计算入磨物料需要磨矿的各级产品的粒度组成,
需要磨矿的各级产品的粒度组成=S3得到的入磨物料的粒度组成/(1-合格粒级产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准确判定粗磨机钢球直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筛孔尺寸依次为25mm、22mm、20mm、18mm、15mm、12mm、10mm、8mm、6mm、5mm、4mm、3mm、2mm、1mm、0.074mm中的任意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理工大学,未经华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4287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