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焊枪分步进行熔覆、熔注制备WC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涂层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40338.9 | 申请日: | 2020-07-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3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 发明(设计)人: | 黄海鸿;何岩磊;赵伦武;李思念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3C24/10 | 分类号: | C23C24/10;C22C29/08;C23C4/06;C23C4/134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卢敏 |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焊枪 分步 进行 制备 wc 颗粒 增强 金属 复合 涂层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焊枪分步进行熔覆、熔注制备WC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涂层的方法,其是:首先以金属基自熔性合金粉末作为涂层基材,通过熔覆工艺在待处理工件表面形成金属基涂层;随即再以WC颗粒粉末作为涂层增强相,通过熔注工艺在刚制备出的金属基涂层上熔注WC,从而获得WC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涂层。利用本发明方法制备出的复合涂层与基体冶金结合、组织紧密,WC烧损熔解少、在涂层中形貌完整,且WC在涂层中分布均匀、不沉底,涂层无裂纹和气泡,具有高硬度和良好的耐磨性、耐腐蚀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表面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焊枪分步进行熔覆、熔注制备WC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涂层的方法。
背景技术
WC颗粒增强的金属基(铁基、镍基或钴基)复合涂层既具有WC高硬度的特点,又具有金属高韧性的特点,复合涂层中WC颗粒和合金相互浸润性好、结合强度高,而且还具有红硬性,高温条件下其硬度下降很少,仍有良好的耐磨性。
现有制备WC颗粒增强的金属基复合涂层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高能束(等离子/激光)直接熔覆金属基WC混合粉末制备复合涂层。由于粉末直接受到等离子弧柱/激光束的直射,WC颗粒烧伤分解严重,制备出的复合涂层韧性下降、气孔多。且涂层中WC颗粒因密度大沉底,其分布不均匀难以起到弥散强化的作用,降低了涂层的性能。
第二种:利用高能束熔覆金属粉末同时注入WC颗粒的方式制备复合涂层,即单个喷枪在制备熔覆层的同时,以后送粉方式将WC颗粒注入熔池中,从而制备出WC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涂层。这种方法虽然可以降低WC颗粒的烧伤、分解,但WC沉底仍不可避免。且由于涂层中的WC颗粒保留的较多,积聚在涂层与基体结合面附近的WC颗粒也更多,使涂层裂纹增多。同时这种方法的工艺窗口狭窄,熔覆制备基体涂层和后送粉注入WC颗粒两者的工艺参数并不相同,难以稳定制备复合涂层。
第三种:利用高能束熔注的方法制备复合涂层,即利用高能束在熔化金属基体表面形成熔池,同时将WC颗粒直接注射到熔池中,在金属表面形成复合涂层。这种技术直接在以零件材料为基体的表面形成熔注层,在与接触物体发生摩擦磨损时,初始阶段主要发生在基体上,以黏着磨损为主;当基体材料优先磨损从而使WC颗粒凸出后,此时摩擦磨损主要发生在WC颗粒上,以两体磨粒磨损为主;随着磨损时间的延长,由于WC颗粒与基材物理性能差异较大,WC颗粒易从基体上脱落,夹杂在熔注层与接触物体间,形成三体磨粒磨损,使熔注层失效加快。
因此,能够降低WC的烧损熔解、调节WC在涂层中的分布均匀性、消除涂层中的裂纹和气孔的WC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涂层制备工艺,仍待深入研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焊枪分步进行熔覆、熔注制备WC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涂层的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通过控制两个焊枪的工艺参数,制备出WC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涂层,达到降低WC的烧损熔解、调节WC在涂层中的分布均匀性、消除涂层中的裂纹和气孔等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焊枪分步进行熔覆、熔注制备WC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涂层的方法,其特点在于:首先以金属基自熔性合金粉末作为涂层基材,通过熔覆工艺在待处理工件表面形成金属基涂层;随即再以WC颗粒粉末作为涂层增强相,通过熔注工艺在刚制备出的金属基涂层上熔注WC,从而获得WC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涂层。
进一步地,所述熔覆和所述熔注是通过两个独立工作的焊枪分别进行。双焊枪分步进行高能束熔覆与熔注,一个焊枪在基材表面熔覆制备金属基涂层,随即另一个焊枪在刚制备出的金属基涂层上进行熔注WC,最终得到WC颗粒增强的金属基复合涂层。而若采用单个焊枪同时进行熔覆、熔注,其工艺参数主要适用于熔覆,并不适合熔注,不利于工艺参数的调整,最终影响涂层的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403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5V锂电池防护结构
- 下一篇:一种多相芬顿试剂及其应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