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固废多孔建筑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32247.0 | 申请日: | 2020-07-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923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 发明(设计)人: | 崔孝炜;狄燕清;周春生;南宁;刘璇;李峰;杨强;王之宇;郭家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商洛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4B28/14 | 分类号: | C04B28/14;C04B38/02;B28C5/40;C04B111/20;C04B111/28;C04B111/40 |
| 代理公司: | 西安研创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9 | 代理人: | 陈明星 |
| 地址: | 726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固废 多孔 建筑 保温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固废多孔建筑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为:将尾矿、钢渣、矿渣和石膏烘干后粉磨与粉煤灰混合后得到基础胶凝材料M,加外加剂后,再加入聚丙烯纤维、三乙醇胺和硬脂酸钙,混合后分散到水中得到未发泡料浆P,再加入双氧水水溶液,浇注成型、保养、脱模、切割,得到全固废多孔保温材料。本发明简单,生产成本低,产品不但强度高、质轻、保温隔热,还具有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绿色环保,具有优良的防火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固废多孔建筑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建筑保温材料分为有机质和无机质两种。有机质建筑保温材料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EPS、XPS)、聚氨酯硬质泡沫体(PU)等,其优点是质轻、保温、隔热、防水。但这些有机泡沫材料易老化,不能与建筑物同寿命,在建筑物使用期内,需要多次更换保温层。此外EPS(可发性聚苯乙烯)、XPS(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PU等都是高分子有机材料,具有易燃、不耐高温、燃烧速度快,同时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等缺陷,存在很大的火灾隐患。
目前,市场上的无机类建筑保温材料主要包括膨胀珍珠岩类、加气混凝土砌块、硫铝硅酸盐无机保温板等,该类材料最大的优点就是防火能力强,但是由于其容重、导热系数均偏高,不利于大面积推广。另外由于生产水泥需排放大量的CO2及其他污染物,大量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必然导致泡沫混凝土材料的环保性能大打折扣。
总而言之,发展新型保温材料不但前景广阔,而且已经成为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固废多孔建筑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产品不但强度高、质轻、保温隔热,还具有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绿色环保等特点,具有优良的防火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固废多孔建筑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为:
S1、将尾矿、钢渣、矿渣和石膏分别在温度为60℃~100℃的条件下烘干至含水量≤1%,然后分别粉磨,得到尾矿粉、钢渣粉、矿渣粉和石膏粉;所述尾矿粉的比表面积为600m2/kg~2000m2/kg;所述钢渣粉的比表面积为600m2/kg~800m2/kg;所述矿渣粉的比表面积为550m2/kg~800m2/kg;
S2、将粉煤灰和S1中得到的尾矿粉、钢渣粉、矿渣粉和石膏粉混合后,得到基础胶凝材料M;所述粉煤灰的比表面积为600m2/kg~900m2/kg;所述基础胶凝材料M由以下质量分数的原料组成:粉煤灰10%~25%、尾矿粉10%~20%、钢渣粉10%~20%、矿渣粉40%~50%,余量为石膏粉;在此比例下,各种固体废弃物相互协同,水化反应速率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又具有很好的后期强度增长空间;
S3、向S2中得到的基础胶凝材料M中加入外加剂,得到胶凝材料N;
S4、向S3中得到的胶凝材料N中加入聚丙烯纤维、三乙醇胺和硬脂酸钙,混合后分散到水中,得到未发泡料浆P;
S5、向S4中得到的未发泡料浆P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5%~50%的双氧水水溶液,搅拌后,得到预发泡料浆;通过控制双氧水的加入速率和比例调节发泡速率,进而实现控制气泡大小和结构的目的。
S6、将S5中得到的预发泡料浆浇注成型,再经保养、脱模、切割,得到全固废多孔保温材料。
优选地,S1中所述尾矿为钼尾矿、钒尾矿和铁尾矿中的一种以上。
优选地,S1中粉磨的时间为1h~3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商洛学院,未经商洛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22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