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桥梁施工支撑基础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30048.6 | 申请日: | 2020-07-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38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 发明(设计)人: | 杨智军;何巍;刘玲;周冠南;张世平;仲海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27/00 | 分类号: | E02D27/00;E01D21/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合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9 | 代理人: | 孟令琨;石熠 |
| 地址: | 300308 天津市滨海新区自贸试验***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桥梁 施工 支撑 基础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城市桥梁施工支撑基础,包括由数个预制混凝土块拼接而成的条形基础,以及条形基础下端固定的插打入土层中的地下钢管;拼装预制混凝土块,使每一钢管法兰分别同其两侧相邻的预制混凝土块连接,相邻的预制混凝土块间通过固结材料粘结,将多个预制混凝土块组合成条形基础;各预制混凝土块间通过定位件定位,并由固结材料粘结。所述地下钢管上端设有钢管法兰。本发明可快速完成城市桥梁支撑体系基础施工,施工效率较高且安全可靠,并且对现有道路破坏较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市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城市桥梁施工支撑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城市桥梁施工中,往往由于现有交通的影响,桥梁支撑体系需要跨越现有道路以支撑桥梁施工荷载进行施工。在具体施工中,如果施工桥梁荷载较大时,往往通过扩大条形基础面积或者采用预制混凝土管桩、钻孔灌注桩或挖孔桩等作为地下基础以提供足够的承载力,但这几种措施往往造成对现有交通影响过大,且破坏原有道路结构,同时,施工成本较高,施工过程中较容易对城市环境造成危害。另外,城市桥梁施工中一般采用现浇混凝土,从支模板、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再到强度达到要求,工期较长,严重影响施工。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出一种城市桥梁施工支撑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城市桥梁施工支撑基础,包括由数个预制混凝土块拼接而成的条形基础,以及条形基础下端固定的插打入土层中的地下钢管;所述地下钢管布置在相邻两预制混凝土块衔接处。
进一步,各预制混凝土块间通过定位件定位,并由固结材料粘结。
进一步,所述地下钢管上端设有钢管法兰。
进一步,所述预制混凝土块呈Z型、T型或凵型。
进一步,所述钢管法兰呈矩形或圆形,其厚度为10-30mm。
进一步,钢管法兰焊接、螺栓连接或直接插扣连接在地下钢管上。
进一步,各所述预制混凝土块间通过固结材料粘结固定。
进一步,所述固结材料采用环氧树脂或水泥砂浆。
一种应用上述城市桥梁施工支撑基础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承载需求向土层中间隔的插打入数根地下钢管;
在地下钢管上端固定钢管法兰;
拼装预制混凝土块,使每一钢管法兰分别同其两侧相邻的预制混凝土块连接,相邻的预制混凝土块间通过固结材料粘结,将多个预制混凝土块组合成条形基础;
在条形基础上架设桥梁施工所需的支架,进行桥梁施工;
桥梁施工完成后拆除预制混凝土块、拆除钢管法兰、拔出地下钢管,循环使用;
对地下钢管拔出后地面所留的缝隙进行填补。
进一步,当地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时,用沥青冷补料对路面结构进行修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创造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创造采用预制混凝土块拼装的结构形式,并由地下钢管形成支撑,代替了现有技术施工中运用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作为地下基础,解决了城市桥梁施工中跨越现有道路时支撑体系基础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满足城市桥梁施工工期紧、环保要求高的现状,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各项材料循环使用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00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