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脓毒症复合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28481.6 | 申请日: | 2020-07-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05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 发明(设计)人: | 李川;程晨;杜飞飞;徐方;王凤清;余玄;董凯;张桂萍;姚小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D1/00 | 分类号: | A61D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许亦琳;余明伟 |
| 地址: | 20120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脓毒症 复合 动物 模型 构建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基础科研用动物模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脓毒症复合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所述构建方法包括股动脉插管和盲肠结扎穿刺。本发明首次将股动脉插管与盲肠结扎穿刺相结合构建脓毒症复合动物模型,并成功应用于抗脓毒症药物在模型大鼠上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可实现在同一大鼠上连续血样采集且不影响整体动物的死亡率,大大节省实验动物数量。同时可获取可靠的模型动物药动学数据,对开展相关领域的药物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础科研用动物模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脓毒症复合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宿主反应所致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情凶险且病死率高(25-50%),预后不良,成为现代危重病医学面临的难点。脓毒症(包括脓毒性休克)的常规治疗主要依靠及时合理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和调控患者异常反应,但目前针对后者仍缺乏有效治疗的化药,新药研发仍在途中。中药注射液血必净是目前国内唯一批准用于脓毒症治疗的中药二类新药(2004年),每年中国约60万脓毒症患者使用血必净,临床实验表明血必净能有效降低脓毒症患者28天死亡率。各种脓毒症动物模型被广泛用于不同目的的科研实验中。其中,盲肠结扎穿刺(Cecum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模型与临床脓毒症有较高的相似性,能较好模拟脓毒症的病理过程,被认为是研究脓毒症的金标准。虽然CLP模型发展已非常成熟,但是模型构建难度较大,死亡率不易稳定。
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在新药的研发过程中相当重要,用于揭示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阐明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的动力学特征,并根据数学模型提供重要的动力学参数,参与先导化合物的初步筛选,初步判断药物是否具有进一步开发研究的价值。对于中成药的上市后再评价,药代动力学也起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有助于揭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为中成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提供科学数据。
啮齿类动物大鼠常被用作实验室药代研究的动物,大鼠的血样采集有多种方法:眼眶取血速度快,但对大鼠刺激较大,且取血量不易控制。尾静脉取血留置针头易脱落。颈总动脉和颈静脉插管取血虽然使用较多,但是插管位置离主要脏器距离近,易引起意外死亡,且很难实现大鼠自由活动状态下的采血。目前脓毒症药代动力学研究动物血浆样品采集以大鼠眼眶采血为主,且为了保证数据质量,通常一只老鼠只能采集一个时间点的血样,造成实验动物损耗量较大。
综上所述,在CLP模型上采取常规采血方法开展药代动力学研究损耗的动物数量较大,不仅增加了实验成本,也不利于实验动物的保护及福利。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脓毒症复合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脓毒症复合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所述构建方法包括股动脉插管和盲肠结扎穿刺。
优选地,所述股动脉插管包括以下步骤:
1)沿腹股沟平行方向开0.5~1.5cm的切口,暴露股动脉;
2)夹住股动脉近心端,在股动脉远心端上开口;
3)将插管头端从开口朝股动脉近心端方向插入,边插边松开股动脉近心端,继续插入3-4cm后结扎固定插管,密封插管;
4)将插管尾端经动物尾部皮下穿刺引出体外,固定在尾部,缝合伤口。
优选地,步骤3)中使用肝素生理盐水密封插管。
优选地,所述盲肠结扎穿刺包括以下步骤:
1)沿腹正中线做纵行切口,游离盲肠;
2)于盲肠顶端至回盲瓣下方的30%-50%处结扎;
3)穿刺盲肠形成肠瘘,在穿孔周围挤出粪便;
4)将盲肠还纳腹腔,缝合切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284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