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冲击响应数据判读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623129.3 | 申请日: | 2020-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48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 发明(设计)人: | 张程;李正举;林勇文;刘刚;谢伟华;尹家聪;陈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M7/08 | 分类号: | G01M7/08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茹阿昌 |
| 地址: | 1001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冲击 响应 数据 判读 方法 | ||
1.一种新型冲击响应数据判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
1)解锁冲击试验
在星上布置多个响应测点,对星上冲击解锁机构进行解锁冲击试验,获得每个响应测点加速度-时间曲线作为时域响应数据;
2)时域转换频域
将步骤1)获得的时域响应数据,进行SRS频域转换,获得加速度-频率曲线作为频域响应数据;
3)根据步骤2)获得的所述频域响应数据,确定最大包络曲线;从多条加速度-频率曲线中,提取每个频率点对应的加速度最大值,作为最大包络曲线的加速度值;其中,多个响应测点对应获得多条加速度-频率曲线;
4)划分区域,获得斜率确定曲线和常数确定曲线;
41)根据步骤3)所述最大包络曲线,确定区域划分频率值p;具体为:
411)获得最大包络曲线的波峰最大值F;
412)根据最大包络曲线所有波峰值确定波峰标准差e;
413)根据波峰最大值F和波峰标准差e,确定区域划分频率值p,p=F-e;
42)根据步骤41)所述区域划分频率值p,将步骤3)所述最大包络曲线划分为两段曲线,将最大包络曲线中频率值小于区域划分频率值p的区域作为斜率确定曲线,将最大包络曲线中频率值大于或等于区域划分频率值p的区域作为常数确定曲线;
5)确定平直谱特征值,所述平直谱特征值包括:斜率k和常数值b;
51)根据斜率确定曲线,确定基础斜率曲线L1的斜率k;
52)根据常数确定曲线,确定定常数曲线L2的常数值b;定常数曲线L2的斜率等于0;
6)确定平直谱包络曲线
61)将步骤3)所述最大包络曲线的横纵坐标均以10为底取对数值,获得最大包络曲线对应的对数频域曲线;
62)根据步骤51)所述基础斜率曲线L1的斜率k,根据步骤52)所述定常数曲线L2的常数值b,确定最大包络曲线对应对数频域曲线的平直谱包络曲线;平直谱包络曲线按横坐标由小至大,依次为斜线和水平线,所述斜线的斜率等于所述基础斜率曲线L1的斜率k,水平线的斜率为零,水平线的纵坐标等于所述定常数曲线L2的常数值b;且斜线部分的纵坐标值均大于最大包络曲线对应位置的纵坐标值;将所述平直谱包络曲线作为卫星各组部件外力冲击试验曲线;
步骤51)所述确定基础斜率曲线L1斜率k的方法,具体为:将斜率确定曲线的横纵坐标均以10为底取对数值,获得斜率确定曲线对应的对数频域曲线,然后在对斜率确定曲线对应的对数频域曲线进行线性最小二乘拟合,将线性最小二乘拟合获得的斜率值作为基础斜率曲线L1的斜率k;
步骤52)所述确定定常数曲线L2的常数值b的方法,具体为:将常数确定曲线的横纵坐标均以10为底取对数值,获得常数确定曲线对应的对数频域曲线,取常数确定曲线对应的对数频域曲线纵坐标的最大值作为定常数曲线L2的常数值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冲击响应数据判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解锁冲击试验为太阳翼解锁冲击试验、天线解锁冲击试验或星箭分离冲击试验中的任意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冲击响应数据判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解锁冲击试验的冲击力来自星上分离解锁装置爆破时产生的冲击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冲击响应数据判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每个响应测点均布置3个传感器,用于获取三个正交方向上的加速度-时间曲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冲击响应数据判读方法,其特征在于,平直谱包络曲线斜线部分的纵坐标值大于最大包络曲线对应位置的纵坐标值的0.2~0.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2312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