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缆终端硅油电热湿联合老化试验平台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22587.5 | 申请日: | 2020-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3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 发明(设计)人: | 杨旭;张静;罗传仙;江翼;周文;程林;文豪;宋鹏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G01R31/14;G01R31/16;G01R27/26;G01R27/02;G01N27/06;G01N27/07;G01N27/22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潘杰 |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终端 硅油 电热 联合 老化试验 平台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缆终端硅油电热湿联合老化试验平台,所述试验平台包括试验电源,试验烘箱,密封测试罐体,穿墙套管;待测硅油试样置于密封测试罐体中,密封测试罐体置于试样烘箱中,本发明在罐体整体结构配合下可有效进行硅油电老化试验。可保障研究人员顺利开展绝缘硅油电热湿联合老化试验,并能调节包括温度,电极间距,外施电压,环境湿度等在内的多种变化因素。此发明为研究电力电缆终端硅油老化特性提供了更精准的试验手段,有助于科研人员全面研究硅油不同老化因素导致不同老化进程的变化机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电缆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缆终端硅油电热湿联合老化试验平台。
背景技术
电力电缆的运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电网的本质安全。与架空输电线路相比,电力电缆主要敷设于地下且其绝缘层级多,状态可观察性较差。从而导致其安装工艺不当而遗留的内部隐患难以及时被发现和排查。其中电缆终端内部硅油长期处于高压高温的恶劣条件而发生老化,并导致其不可避免的产生杂质引发变质,进而降低硅油绝缘等级,长期如此极易产生绝缘失效引发的一系列安全事故,严重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研究不同老化状态下电缆终端硅油电气性能,分析不同外界因素作用下电缆终端硅油的老化机理,对提升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十分重要。
然而,多年运行线路中的老化状态下电缆终端硅油往往不易获取,且其数量较少,不利于老化实验研究的开展。因此,目前多数研究者均采用人为老化方式模拟硅油在实际线路中的运行环境从而加速新油的老化进程,以此来获取足量老化油样本开展相关实验研究。针对现有硅油老化方式,以电老化与热老化为主。在电老化方面,目前多采用以针板电极为主的加压方式,将硅油置于容器中,利用针电极放电结构加速其老化进程。而在热老化方面,则需要将硅油置于密闭容器并将容器放置于烘箱中,通过调整烘箱温度来控制硅油热老化进程。
目前加速绝缘硅油老化进程方式较为单一,难以在电热老化过程中调整各影响因素的变化,如:在电老化过程中,针板电极固定后难以调整针板间距,从而无法控制电极间距变化带来老化程度不同的影响。而在热老化过程中,由于罐体密封需求,给实验后期取油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另外,由于实验操作难度较大,目前少有研究绝缘硅油电热联合老化的相关实验。但考虑真实电缆运行情况,针对终端绝缘硅油开展电热联合老化研究却必不可少。同时,多数研究表明,环境湿度、硅油含水量等因素同样会对绝缘硅油电气性能产生巨大影响,然而目前少有针对湿度影响因素的成体系研究,更加缺乏针对湿度、温度、高电压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硅油老化实验开展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电缆终端绝缘硅油老化试验研发一套硅油电热湿联合老化试验平台,以满足电缆终端硅油老化特性的研究需求,弥补上述现有试验平台的缺陷与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缆终端硅油电热湿联合老化试验平台,所述试验平台包括试验电源,试验烘箱,密封测试罐体,穿墙套管;待测硅油置于密封测试罐体中,密封测试罐体置于试验烘箱中。
所述试验电源包括调压器、无晕变压器、保护电阻、电容分压器,其中:调压器输入端连接交流电,其输出端连接无晕变压器输入端用以控制变压器输出,而无晕变压器输出端串联保护电阻,保护电阻的另一端并联电容分压器用于在实验中实时监测无晕变压器输出电压幅值。
所述试验烘箱具备同时调节箱体内部温度湿度的功能,所述试验烘箱包括试验箱体和电气控制柜及加湿器,所述电气控制柜置于试验箱体正面;试验箱体包括箱体以及高压穿墙套管穿过试验箱体顶部引入的高压电极。箱体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空气调节装置、环氧板阻绝层、内胆、保温隔层和温度控制箱外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225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轨电车在虚拟岔区通行控制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折叠机用折叠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