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消融装置及消融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01824.X | 申请日: | 2020-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0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胜;刘成;王坤;陈杰;尤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诺茂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8/00 | 分类号: | A61B18/00;A61B34/20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强;李光金 |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杭州市滨***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消融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消融装置,其包括消融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消融组件近端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均沿轴向延伸的外管及内管,所述消融组件包括支撑骨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骨架上的消融件,所述支撑骨架包括定位框与承载框,所述定位框相对于所述承载框设置于远端,所述外管的远端连接于所述承载框的近端,所述内管的远端连接所述定位框的远端,所述内管相对于所述外管移动的过程中,所述支撑骨架发生变形,所述定位框的变形比例小于所述承载框的变形比例。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设有所述消融装置的消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介入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消融装置及设有所述消融装置的消融系统。
背景技术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心房颤动通常增加了获得许多潜在致命并发症的风险,包括血栓栓塞性中风,扩张性心肌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见的AF症状如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疲劳和头晕也会影响生活质量。与正常人相比,患有房颤的人平均发病率增加了五倍,死亡率增加了两倍。
组织消融是通常用于治疗各做心律失常,其中包括心房颤动。为了治疗心律失常,可以利用消融导管进行消融以改变组织,例如阻止异常电传播和/或破坏通过心脏组织的异常电传导。消融治疗包括多方面:一方面是热消融,如射频消融、激光消融、微波消融、热物质消融等,另一方面是利用生物电穿孔原理的脉冲消融。
利用消融导管对肺静脉进行消融时,沿着心房壁滑动消融导管,实际上很难将远端的消融导管定位在肺静脉口周围,并指向肺静脉的中心。即使电生理学家能够将消融导管引导到窦口,由于消融导管的远端在心房中不存在任何支撑点,通过肺静脉的周期性血流也可能迫使消融导管远离心房壁,使得消融导管的远端无法定位在肺静脉口部,进入到肺静脉内后的消融导管不能形成完整的至少一圈的消融区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肺静脉消融时比较容易定位在肺静脉口部的消融装置,以确保进入到肺静脉内后的消融装置能形成完整的至少一圈的消融区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消融装置,其包括消融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消融组件近端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均沿轴向延伸的外管及内管,所述消融组件包括支撑骨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骨架上的消融件,所述支撑骨架包括定位框与承载框,所述定位框相对于所述承载框设置于远端,所述外管的远端连接于所述承载框的近端,所述内管的远端连接所述定位框的远端,所述内管相对于所述外管移动的过程中,所述支撑骨架发生变形,所述定位框的变形比例小于所述承载框的变形比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消融系统,其包括标测装置以及消融装置,所述内管呈中空管状,所述标测装置包括标测导管与设置于所述标测导管远端的标测电极,所述标测导管穿插于所述内管中,所述标测电极从所述内管的远端延伸出来,以贴靠组织壁检测目标组织区域中的电生理信号。
本发明消融装置的支撑骨架包括定位框与承载框,所述定位框相对于所述承载框设置于远端,所述外管的远端连接于所述承载框的近端,所述内管的远端连接所述定位框的远端,内管相对于外管移动的过程中,所述支撑骨架发生变形,所述定位框的变形比例小于所述承载框的变形比例。因此,所述承载框在变形的过程中容易改变径向尺寸以贴近目标组织区域,且所述定位框发生形变的比例较小,相对于所述承载框更容易保持原来的形状,所述定位框位于所述消融装置的远端,用于定位于肺静脉中,即所述定位框插入肺静脉口部中,从而能够保证消融装置较佳的对中效果,有利于在肺静脉口部周围形成完整的环形消融区域;避免了在调整所述承载框直径的过程中,所述定位框形变较大,不能抵压肺静脉内壁之间,导致所述消融组件无法对准肺静脉口部周围,并产生不连续的消融区域的问题发生。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诺茂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诺茂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018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薄膜覆晶封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道路桥梁的防撞保护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