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型喷墨打印头及其制作方法、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98077.9 | 申请日: | 2020-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60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斌;谢永林;李令英;黄哲观;张婷婷;周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41J2/14 | 分类号: | B41J2/14;B41J2/16;G06F3/12;B29C33/38;B29C45/00;B29C45/26;B32B37/1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铭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04 | 代理人: | 孙伟峰 |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喷墨 打印头 及其 制作方法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型喷墨打印头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包括:形成塑模层,塑模层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上设有喷孔,第二表面上设有墨水腔室,喷孔和墨水腔室相互连通;在第一表面上依序设置减粘胶层和透明支撑板,使塑模层贴附在透明支撑板上;夹持透明支撑板后,在第二表面上涂覆胶水,并将塑模层粘贴在基底的设有驱动器件的一侧上;减化减粘胶层的粘度,并剥离减粘胶层和透明支撑板。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实现上述制作方法的设备。本发明解决了在喷墨打印头的薄型化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墨打印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解除薄型喷墨打印头的厚度限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头是喷墨打印机中的核心器件之一,如图1所示,其包括喷孔a和与喷孔连通的墨水腔室b,该墨水腔室内还设置有驱动器件c。驱动器件c的作用是向墨水腔室b里的墨水提供能量,使墨水通过喷孔a以一定的速度喷射。
目前制作喷墨打印头的工艺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粘结法。如图2所示,粘结法是采用注塑工艺形成具有喷孔a和墨水腔室b结构的塑模层d后,将塑模层d贴合在形成有驱动器件c的基底e上,使驱动器件c置于墨水腔室b内。在贴合的过程中,将在塑模层d的设有墨水腔室b的一侧表面上涂覆粘胶之后,粘贴在基底e的设有驱动器件c的一侧上。其中,在塑模层上涂胶时,一般是夹持(通过手或者是机械臂等)塑模层的状态下进行涂胶。
随着喷墨打印头的薄型化趋势,塑模层的厚度也变得越来越薄。但是,当塑模层的厚度低于一定程度时,夹持塑模层的过程中,塑模层因厚度太薄无法承受夹持的作用力,从而会发生弯折,导致无法正常地进行涂胶。即便是将上述底厚的塑模层平放在机台的状态下进行基底的装贴,因为基底本身是不透明的材质,所以很难进行墨水腔室和驱动器件之间的对准。而且,重新夹持平放的塑模层时会损伤到塑模层本身。因此,目前的喷墨打印头的薄型化具有很大的限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薄型喷墨打印头的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形成塑模层,所述塑模层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设有喷孔,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墨水腔室,所述喷孔和所述墨水腔室相互连通;
在所述第一表面上依序设置减粘胶层和透明支撑板,使所述塑模层通过所述减粘胶层贴附在所述透明支撑板上;
夹持所述透明支撑板后,在所述第二表面上涂覆胶水,并将所述塑模层粘贴在基底的设有驱动器件的一侧上;
减化所述减粘胶层的粘度,并剥离所述减粘胶层和所述透明支撑板。
优选地,形成所述塑模层的方法包括:
提供模具,所述模具包括平整部和形成在所述平整部上的凸起部;
在所述平整部和所述凸起部上涂覆光刻胶并进行平坦化和固化,以形成光刻胶层;
消除位于所述凸起部上的部分所述光刻胶层,以形成所述喷孔;
从所述模具中分离所述光刻胶层,以形成具有与所述喷孔连通的所述墨水腔室的塑模层。
优选地,提供所述模具的方法包括:
在硅晶圆上进行刻蚀,以形成具有凹槽的原始模具;
在所述原始模具上浇注固化材料并对所述固化材料依序进行平坦化和固化;
从所述原始模具中分离所述固化材料,以形成所述模具。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表面上涂覆所述胶水的方法包括:
在衬底上涂覆胶水,以形成胶水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80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