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视觉的智能车环境动态目标检测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580747.4 | 申请日: | 2020-06-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146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 发明(设计)人: | 袁建英;蒋涛;李平;漆军;周楠;谢昱锐;付克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V20/56 | 分类号: | G06V20/56;G06V10/26;G06V10/4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8 | 代理人: | 王红霞 |
| 地址: | 610225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视觉 智能 环境 动态 目标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视觉的智能车环境动态目标检测的方法,包括:在智能车移动期间,设置在所述智能车上的双目立体相机通过采集当前的场景图像,得到当前的双目视频序列图像;从所述双目视频序列图像中选取第t时刻图像和t‑1时刻图像,并利用所述第t时刻图像和所述t‑1时刻图像,计算混合光流;根据所述第t时刻图像、所述t‑1时刻图像,计算所述双目立体相机运动背景光流;利用所述混合光流和所述运动背景光流,得到仅由目标运动产生的残差流;通过对所述残差流进行处理,得到独立的运动目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动目标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视觉的智能车环境动态目标检测的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车行驶环境复杂,具有高动态性、高随机性等特点。对环境内动态目标的精确检测以及轨迹预测是智能车行为决策与控制的基础,是确保智能车安全行驶的关键,尤其是多车道行驶变道、从高速辅道汇入高速公路等情形时,场景内目标的运动信息对智能车决策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智能车对运动目标的感知主要有基于激光雷达的方法和基于视觉的方法。激光雷达能够获得场景目标距离本车的精确距离信息,但是受角分辨率限制,对远距离小目标的探测能力较弱;除此以外,其高昂的价格也成为增加智能车成本的因素之一。相反,视觉传感器具有成本低廉、体积小,重量轻、信息大、算法复用性好等优势而备受关注。
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有如下三种:
(1)背景补偿差分法
背景补偿差分法的核心思想是将动态背景问题转化为静态背景问题,如此可直接利用相机静止条件下(静态背景)下各种运动目标检测方法。将动态背景问题转化为静态背景问题的关键为“背景补偿”。当相机运动时,相邻两帧图像的背景将发生运动,“背景补偿”的目的就是计算出背景的运动模型,借助该模型,将当前帧背景反推回运动前,以此得到估计的静态背景。计算背景运动参数首先要建立恰当的静止背景运动参数模型(全局运动)。根据全局运动参数模型的不同,可分为基于基础矩阵的方法、基于单应矩阵的方法、基于仿射变换的方法,以及基于混合几何模型的方法。
不管是单应约束,基本矩阵约束还是仿射变换约束,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单应矩阵仅适合于平面场景、基本矩阵仅能将一幅图像的像点映射到另一图像的一条线上、仿射变换仅仅是两幅图像的近似约束。因此,背景补偿差分法检测运动目标时存在原理上不可克服的缺陷。
(2)光流特征分类法
光流特征分类法认为背景运动产生的光流与目标运动产生的光流之间存在差异,故而可以根据这两类光流的差异性,找出运动目标。比如,兰红等认为场景中绝大部分背景的运动状态是一致并且是主要的。他们据此设计了基于光流的动态目标检测方法。首先,利用LK光流法得到相邻两幅图像的特征点光流,并同时创建光流长度,角度的状态向量。通过建立整幅图像光流长度、角度的直方图,去除直方图中最密集区域对应的特征点,进而初步去除背景。然后利用中心迭代法去除不属于目标运动区域的噪声特征点;最后,通过前N帧图像目标特征点的最大交集得到属于目标的稳定特征点并在后续帧中进行跟踪。崔智高等认为运动目标内部和场景背景的光流值大小和方向趋于一致,仅在目标与背景的边界处存在较大的差异。利用该性质,他们首先对目标边界进行定位。然后通过点在多边形内部原理获得边界内部的稀疏像素点,最后以超像素为节点,利用混合高斯模型拟合的表观信息和超像素的时空邻域关系构建马尔可夫随机场模型的能量函数,并通过使目标函数能量最小化得到最终的运动目标检测结果。
基于光流特征分类法的运动目标检测,其核心点是运动目标产生的光流在整体混合光流中存在可辨识。这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下是可以实现的,比如智能车向前直行,背景的光流具有固定的特征,此时容易对背景光流特性进行建模;但是在车辆转弯时,背景光流和转弯大小、背景物结构都有很大关系,模型很难建立。因此光流特征分类法适应性有限。
(3)背景光流补偿差分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未经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07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相机移动条件下高精度检测运动目标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水中作画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