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赶酸装置及赶酸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68037.X | 申请日: | 2020-06-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81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 发明(设计)人: | 甘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亚热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N1/44 | 分类号: | G01N1/44;B01D1/00;B01D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尹力 |
| 地址: | 530002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分析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赶酸装置及赶酸系统。本发明提供的赶酸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设有酸气出口,还包括,透明玻璃窗,设置于所述箱体顶部;红外线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箱体外,且位于所述透明玻璃窗上部,以使所述红外线加热装置发出的红外光线透过所述透明玻璃窗进入箱体内部,以对箱体内部的含酸溶液进行加热。本发明提供的赶酸装置可大大减少样品目标组分的损失,不需要对每支有样品消解液的容器进行逐一密闭操作,省时、省工、操作简单、方便,可实现批量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析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赶酸装置及赶酸系统。
背景技术
赶酸是一种常用的样品预处理技术,主要是对已消解成为溶液状态的含酸样品消解液,蒸发去除酸组分,保留样品目标组分。电热赶酸装置是采用电加热方式进行赶酸,为化学实验室常用设备;电热赶酸主要采用电热器加热敞口容器,将敞口容器中样品消解液加热至沸腾,产出的酸气从容器的敞口处挥发进行赶酸。
近年逐渐发展了真空赶酸方式,由于其便于酸气回收,较为环保,受到一些的用户采用。真空赶酸是由加热器、真空气路、酸气回收瓶组(内装碱液)、真空泵等四部分组成。目前的真空赶酸系统中,真空管路一般都是将主真空管路通过一个简单的转换模块分成若干分支真空管路,每个分支真空管路末端连接到一个中心带孔的密封塞与盛样品消解液的赶酸管密闭联接。赶酸时,赶酸管中样品消解液被加热器加热,蒸发酸气,该酸气在真空泵的作用下进入到酸气回收瓶组中被碱液中和。
然而现有技术中无论电热赶酸还是真空赶酸均存在一些缺点。电热赶酸,是将待加热容器放入加热器(如加热套)中,然后在将容器中样品消解液加热至沸腾时,在容器口有溶液飞溅、酸气冷凝回流、空气尘埃落下等情况,可造成样品消解液中待测组分的损失或污染,且酸气直接排入大气,造成环境污染。真空赶酸,需要配置专用赶酸管或专用密封塞,及专用加热器。在使用专用赶酸管时,需要先将样品消解液转移到赶酸管中,每支赶酸管与分支真空管进行密闭连接,再加热、抽真空进行赶酸;在使用专用密封塞时,配对固定口径的样品消解管(消解液不需要转移),每支消解管与分支真空管进行密闭连接,再加热、抽真空进行赶酸。即现有真空赶酸须使用专用配套的管、塞,不能对烧杯、锥形瓶、试管、及非定制样品消解管等容器进行赶酸,所用容器具有专一性、无通用性;同时每一个有样品的管与分支真空管进行密闭连接,操作繁琐、耗时,分支真空管路在空气中被空气冷却,可致使样品消解液蒸气冷却后形成液滴回流,若回流到分支真空管路接近密封塞的部分管路,将形成污染,也较难清洗干净,此外加热器是底部加热方式,样品消解液被加热至沸腾而挥发,目标成分因沸腾可能会产生部分损失。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电热赶酸和真空赶酸方式在赶酸过程中采用底部加热方式将样品加热至沸腾易使样品损失或受污染,真空赶酸方式需专用配套装置、操作繁琐、耗时、易造成回流等缺陷,进而提供一种赶酸装置及赶酸系统。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赶酸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设有酸气出口,还包括,
透明玻璃窗,设置于所述箱体顶部;
红外线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箱体外,且位于所述透明玻璃窗上部,以使所述红外线加热装置发出的红外光线透过所述透明玻璃窗进入箱体内部,以对箱体内部的含酸溶液进行加热。
可选的,还包括,
耐酸涂层,设置于所述透明玻璃下表面,红外光线可透过所述耐酸涂层进入所述箱体内。
可选的,还包括,
温度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箱体外,
温度传感装置,设置于所述箱体上或箱体内部,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红外线加热装置和温度传感装置相连接,以控制所述箱体内温度。
可选的,所述透明玻璃窗为石英玻璃窗,所述温度传感装置为温度探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亚热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亚热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80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