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淡水样品磷酸盐氧同位素前处理制样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54378.1 | 申请日: | 2020-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87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 发明(设计)人: | 张润宇;薛珂;王立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N1/40 | 分类号: | G01N1/40;G01N1/28;G01N23/2005;G01N23/2055;G01N23/2202;G01N23/2251 |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张行超 |
| 地址: | 550081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淡水 样品 磷酸盐 同位素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淡水样品磷酸盐氧同位素前处理制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淡水样品中加入NaOH和Mg(NO3)2,通过MAGIC共沉淀法富集淡水样品中的可溶性磷酸盐;2)加入HNO3将MAGIC共沉淀完全溶解为含PO43-溶液;3)在含PO43-溶液中加入Ce(NO3)3生成CePO4沉淀;4)再次加入HNO3将CePO4沉淀溶解为含PO43-溶液,并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过滤除去Ce3+;加入AgNO3生成Ag3PO4沉淀,干燥即为待测样品。本发明针对目前淡水样品δ18OP前处理方法存在的测定结果不准确的问题,采用Mg(NO3)2代替MgCl2进行MAGIC沉淀,简化了Cl‑杂质的去除步骤,有效降低了AgCl和Ag单质等干扰物质的生成,提高了Ag3PO4的纯度,保证了δ18OP的测定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淡水样品磷酸盐氧同位素的预富集及纯化制备方法,属于环保监测方法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大量含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工、农业废水与生活污水排入地表水体,造成淡水富营养化,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磷是水环境中重要的营养元素,其循环转化直接影响着淡水水质、水生态系统功能和人体健康。在地表环境中,磷仅有一个稳定同位素(31P),无法用以示踪其物质来源与循环过程。所幸的是,自然界磷主要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磷氧四面体紧密结合(P-O键能达359.8kJ/mol),在通常温度和pH条件下几乎不会水解,由此可以借助磷酸盐氧同位素(δ18OP)组成进行磷的溯源研究。此外,在特定的(微)生物或酶作用下,磷酸盐能与环境介质中的水分子发生氧原子交换,使δ18OP趋于同位素平衡分馏值,进而推断磷的生物周转利用程度。
近二十年来,随着同位素比值质谱仪(IRMS)的飞速发展,δ18OP技术已逐渐应用于海洋、河流、湖泊、湿地等不同地表水环境中磷的迁移转化研究。尽管如此,目前对淡水样品中δ18OP分析的前处理方法仍然相对滞后,主要沿用针对海水体系的富集、纯化步骤,大体包括两种前处理方法:一种为先用氢氧化钠(NaOH)和氯化镁(MgCl2)反应生成絮状氢氧化镁(Mg(OH)2)沉淀,即通过MAGIC共沉淀法预富集水中可溶性磷酸盐(SRP),再用硝酸(HNO3)溶解沉淀后加入铈盐生成磷酸铈(CePO4)沉淀进一步纯化,接着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去除Ce3+;另一种通过多次磷钼酸铵和磷酸铵镁沉淀纯化PO43-,再用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去除金属离子和有机质。二者最后均通过加入硝酸银(AgNO3),使纯化后的PO43-转化成磷酸银(Ag3PO4),最终上机IRMS进行δ18OP的测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543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