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开闭式楼层防护门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554376.2 | 申请日: | 2020-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50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 发明(设计)人: | 李之方;殷树桐;余超红;刘永福;刘瑞金;潘琳锋;温井泉;张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B13/08 | 分类号: | B66B13/08;B66B13/30;B66B13/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王灵灵 |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开闭 楼层 防护门 及其 工作 方法 | ||
一种自动开闭式楼层防护门及其工作方法,设于每层楼层临边处,供轿厢内施工人员进出,防护门包括门框,设于门框内的下门扇和上门扇,以及竖向并排设置、用于限位门扇的内侧槽钢轨道和外侧槽钢轨道;轿厢的轿厢门与下门扇通过联动装置传动连接;下门扇和上门扇两侧分别设有限位于内侧槽钢轨道和外侧槽钢轨道的滚轮;联动装置包括设于轿厢门下部的拨片组件,以及设于下门扇、与拨片组件相对应位置的启动齿块,拨片组件限位于设于轿厢门外壁上的拨片室内,包括拨片、连接耳板、转动轴、水平圆杆。本发明通过门扇与轿厢门产生的联动效果,使轿厢门带动防护门的开合,即保证了楼层临边防护的安全性,又保证了施工人员进出的便捷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防护领域,具体属于一种自动开闭式楼层防护门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施工管理的标准化、定型化以及智能化建设不断深化和发展,施工现场外用施工电梯楼层防护门从临边防护栏、定型防护门等标准化逐步发展到智能化自动开闭式楼层防护门,安全防护措施更加安全可靠,外观更加美观,受到建筑业大力推广和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开闭式楼层防护门及其工作方法,要解决现有防护门需要人工打开闭合,危险系数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开闭式楼层临边防护门,设于每层楼层临边处,供轿厢内施工人员进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门包括门框,设于门框内的下门扇和上门扇,以及竖向并排设置、用于限位门扇的内侧槽钢轨道和外侧槽钢轨道;所述轿厢的轿厢门与下门扇通过联动装置传动连接;
所述下门扇和上门扇两侧分别设有限位于内侧槽钢轨道和外侧槽钢轨道的滚轮,所述门框上还设有用于支撑下门扇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托起下门扇以保持上门扇和下门扇分别位于上下位;所述下门扇底部设有上门扇联动板;
所述联动装置包括设于轿厢门下部的拨片组件,以及设于下门扇、与拨片组件相对应位置的启动齿块,所述拨片组件限位于设于轿厢门外壁上的拨片室内,包括用于直接作用于启动齿块的拨片、位于拨片两侧的连接耳板、连接在连接耳板之间的转动轴、固定在转动轴上的双扭簧和设于拨片侧壁上的水平圆杆,所述水平圆杆伸出拨片室、限位于设于外侧轿厢门框上的限位件内,所述限位件上设有限位槽,所述拨片下部抵接在设于两连接耳板之间的连接杆上或抵接在拨片室下部外壁上。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支撑板顶面上设有橡胶垫片。
进一步地,所述下门扇上设有用于抵接在支撑板上的延伸杆。
进一步地,所述上门扇上方、所述门框上设有一对对重滑轮组,所述对重滑轮组均包括钢丝绳、配重块和对重滑轮,所述钢丝绳一端与延伸杆固定,另一端绕过对重滑轮与配重块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为弧形槽底或坡面槽底。
进一步地,所述门框固定在型钢通道上,所述型钢通道包括花纹钢板和支撑在花纹钢板底部的型钢骨架,所述型钢骨架通过型钢支腿支立在楼层上,所述型钢支腿底部与通过膨胀螺栓与楼层板固定的型钢板焊接固定。
此外,每层楼层并排设有两组防护门,两组防护门的门框之间设有配电箱。
更加优选地,每扇所述轿厢门与下门扇上设有两组联动装置。
一种自动开闭式楼层临边防护门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联动装置出位:轿厢停至楼层临边防护门处,轿厢门上移,拨片和水平圆杆均随轿厢门上移,水平圆杆失去限位件限位,拨片因连接杆和双扭簧的作用,端部斜向伸出拨片室抵接在启动齿块上;
S2,下门扇上移:拨片带动启动齿块,继而带动下门扇向上移动,下门扇上的上门扇联动板带动上门扇移动至最高处,随轿厢门停留5s,供施工人员进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543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