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装置以及使用该电子装置的存储部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44800.5 | 申请日: | 2020-06-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000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 发明(设计)人: | 李满钟;金炯俊;李昶宪;张震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6F12/02 | 分类号: | G06F12/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11330 | 代理人: | 谢玉斌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装置 以及 使用 存储 方法 | ||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和使用该电子装置的存储部的方法,该电子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第一易失性存储器以及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和第二易失性存储器的存储部。该处理器被配置为:响应于创建了数据的请求来识别特定文件的信息和该特定文件中包括的数据的请求的种类;基于所识别的该特定文件的信息在该请求中设置标志;识别该非易失性存储器的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彼此映射的映射信息中的包括该数据的逻辑地址的特定区域的映射信息是否存储在该第一易失性存储器中;确定是否使用该第一易失性存储器管理该特定区域的映射信息;以及确定是否更新该第一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该特定区域的映射信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包括存储部的电子装置以及使用该存储部的方法。
背景技术
便携式终端可以使用单独的存储部以便存储大量数据。闪存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的装置并且已被广泛地用于便携式终端、计算机、数字相机和存储卡中。
在闪存执行无用信息收集功能以最小化无用信息区域的情况下可以移动数据。因此,闪存可以将其中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相互映射的映射信息(逻辑到物理映射表(L2P表))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空间。
为了提高数据的请求的处理速度,主机装置可以将存储在存储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映射信息加载到主机装置的易失性存储器中以使用加载的映射信息。主机装置可以使用加载到易失性存储器中的映射信息来执行逻辑到物理(L2P)地址转换。主机装置的易失性存储器的大小受到限制并且仅映射信息的部分区域可以被加载到其中并被使用。
根据用于在主机装置的易失性存储器中加载和使用映射信息的部分区域的方法,基于存储部的内部策略来确定要加载到主机装置的易失性存储器中的映射信息的部分区域,并且因此可能不会直接使用包括用户期望的数据的区域的映射信息。
根据用于在主机装置的易失性存储器中加载和使用映射信息的部分区域的方法,基于存储部的内部策略确定将映射信息加载到主机装置的易失性存储器中的时间,因此,当将映射信息加载到主机装置的易失性存储器中时可能会发生开销。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确定和管理要加载到主机装置的易失性存储器中的映射信息的部分区域,因此可以提高用户期望的数据的请求的处理速度。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确定处理器将映射信息加载到主机装置的易失性存储器中的时间,因此可以减少由于加载映射信息而引起的开销。
根据本公开的各种示例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第一易失性存储器、以及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和第二易失性存储器的存储部。根据各种实施例的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响应于创建了数据的请求来识别特定文件的信息和所述特定文件中包括的数据的请求的种类;基于所识别的特定文件的信息确定是否在所述请求中设置标志;识别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的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彼此映射的映射信息中的包括所述数据的逻辑地址的特定区域的映射信息是否存储在所述第一易失性存储器中;基于所识别的请求的种类以及是否在请求中设置了标志,确定是否使用所述第一易失性存储器管理所述特定区域的映射信息;以及基于所识别的请求的种类和识别是否存储了所述映射信息的结果,确定是否更新所述第一易失性存储器中的所述特定区域的映射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各种示例实施例的使用电子装置的存储部(所述电子装置包括所述存储部)的方法可以包括:响应于创建了数据的请求来识别特定文件的信息和所述特定文件中包括的数据的请求的种类;基于所识别的所述特定文件的信息确定是否在所述请求中设置标志;识别所述存储部中包括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的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彼此映射的映射信息中的包括所述数据的逻辑地址的特定区域的映射信息是否存储在所述第一易失性存储器中;基于所识别的请求的种类以及是否在请求中设置了标志,确定是否使用所述第一易失性存储器管理所述特定区域的映射信息;以及基于所识别的请求的种类和识别是否存储了所述映射信息的结果,确定是否更新所述第一易失性存储器中的所述特定区域的映射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48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芯片元件
- 下一篇:一种煤矸石污染释放原位控制与无土快速生态修复的施工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