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够提高功率密度和效率的低压升频电源电路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42887.2 | 申请日: | 2020-06-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0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 发明(设计)人: | 李项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谊和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M3/22 | 分类号: | H02M3/22;H02M3/156;H02J7/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4 | 代理人: | 高爽 |
| 地址: | 2142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够 提高 功率密度 效率 低压 电源 电路 | ||
一种能够提高功率密度和效率的低压升频电源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AV输入模块、整流滤波模块、DC‑DC功率转换模块和整流滤波输出模块,前述DC‑DC功率转换模块的控制信号端与DC‑DC控制模块相连,该低压升频电源电路还包括电压采样模块和升频控制模块,所述的电压采样模块与整流滤波模块相连,电压采样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升频控制模块,所述升频控制模块的输出与DC‑DC控制模块相连,改变DC‑DC控制模块驱动的工作频率。该电路针对全电压范围输入的电源,通过简单电路的侦测,在低压输入时改变DC‑DC控制模块即电源IC驱动的工作频率,实现其在低电压输入工作时的高频工作,降低变压器发热损耗,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充电领域,尤其是涉及宽电压输入对功率密度及效率较高的电源设计方案。
背景技术
随着开关电源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对开关电源的效率以及功率密度要求越来越高,尤其针对中小功率反激电源在消费类上的应用更加广泛。现有的开关电源无法满足国外六级能效的要求。
目前,常规的反激电源电路都是定频工作,为了满足宽电压范围输入,在输入电压低时,变压器的峰值电流较大,因而损耗增大,导致变压器发热,综合效率降低。尤其在低电压输入时,为了使变压器满足安规温升要求,不得在选型时放更大的规格余量,从而也难以将电源体积做小,导致功率密度难以做高,无法满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电源电路能效低、无法满足能效要求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提高功率密度和效率的低压升频电源电路;该电路针对全电压范围输入的电源,通过简单电路的侦测,在低压输入时改变DC-DC控制模块即电源IC驱动的工作频率,实现其在低电压输入工作时的高频工作,降低变压器发热损耗,提高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能够提高功率密度和效率的低压升频电源电路,所述的电源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AV输入模块、整流滤波模块、DC-DC功率转换模块和整流滤波输出模块,前述DC-DC功率转换模块的控制信号端与DC-DC控制模块相连,其特征在于,该低压升频电源电路还包括电压采样模块和升频控制模块,所述的电压采样模块与整流滤波模块相连,电压采样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升频控制模块,所述升频控制模块的输出与DC-DC控制模块相连,改变DC-DC控制模块驱动的工作频率。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压采样模块包括电阻R1、R2,所述的电阻R1的一端接AV输入整流滤波后的母线电压Vg,电阻R1的另一端串接电阻R2之后接地,电阻R1和R2的连接点作为电压采样模块的输出接比较器U1A的反相比例信号输入端。
进一步地,所述的升频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3-R6,电容C1、C2,比较器U1A和MOS管M1,所述的比较器U1A的反相比例信号输入端作为升频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接电阻R1、R2的连接点,比较器U1A的同相比例信号输入端接基准电压Vref,比较器U1A的输出端串接电阻R3之后与MOS管M1的栅极相连,MOS管M1的源极接地,且MOS管M1的栅极和源极之间接电阻R5,MOS管M1的漏极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串接电阻R6之后接地,电阻R4和电阻R6的连接点作为升频控制模块的输出接DC-DC控制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的比较器U1A的型号为LM324。
进一步地,所述的升频控制模块还包括滤波电容C1、C2,比较器U1A与电源VCC的连接点接滤波电容C1之后接地,比较器U1A的同相比例信号输入端接滤波电容C2之后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的升频控制模块中,电阻R6的阻值小于电阻R4的阻值。
进一步地,所述的升频控制模块中,电阻R6与电阻R4的阻值比例为1/4-1/2,优选1/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谊和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谊和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28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