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合式肿瘤科用活体取样送检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30296.3 | 申请日: | 2020-06-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96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 发明(设计)人: | 史金凤;李琳;王琰;屈琳琳;郭晶;陈文静;雷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B10/02 | 分类号: | A61B10/02;A61B10/00;F25B21/02;A61L2/10;A61L2/26 |
| 代理公司: | 西安尚睿致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2 | 代理人: | 何凯英 |
| 地址: | 71003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肿瘤科 活体 取样 送检 装置 | ||
1.组合式肿瘤科用活体取样送检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固定基盒(1),其包括中空基盒(11)和设于其顶壁(12)左右两端的容纳空间Ⅰ(13)和容纳区间Ⅱ(14);
取样组件(2),其包括取样器(21)和与其配合连接的取样头(22),其均收纳于所述容纳空间Ⅰ(13)内,所述容纳空间Ⅰ(13)内设置为所述取样组件(2)消毒杀菌的杀菌组件(15);
送检组件(3),其包括一送检盒(31)、设于其内的防震夹持组件(32)和冷藏组件(33)以及控制组件(34),所述送检盒(31)设于所述容纳区间Ⅱ(14);
所述防震夹持组件(32)和冷藏组件(33)分别与所述控制组件(34)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肿瘤科用活体取样送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震夹持组件(32)包括存放管(321)、设于其顶端的盖板(322)以及设于所述存放管(321)和送检盒(31)之间的防震机构(323);
所述存放管(321)嵌设于所述送检盒(31)的中空容纳腔;所述存放管(321)的侧壁与所述中空容纳腔的侧壁之间设有多处防震机构(323);
所述取样头(22)的柄部(23)从所述盖板(322)中心处的开孔(3223)处置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肿瘤科用活体取样送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板(322)包括定板(3221)和动板(3222);所述定板(3221)固定设于所述存放管(321)的一端,所述动板(3222)扣设于所述定板(3221)处;
所述定板(3221)和动板(3222)的中心处设有一开孔(3223)供取样头(22)的柄部(23)穿过;所述开孔(3223)的侧壁贴附软性磁贴(3224)可与所述柄部(23)的侧壁上的软性磁条一(214)通过磁吸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肿瘤科用活体取样送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震机构(323)为五组,其分别设于所述存放管(321)的周侧的三个方向以及底壁正下方的位置;
所述防震机构(323)包括防震弹簧(3231)和缓冲垫(3232);所述防震弹簧(3231)的一端连接所述中空容纳腔的一端侧壁,另一端连接所述缓冲垫(3232)且贴附于所述存放管(321)的外壁上;
所述缓冲垫(3232)为硅胶制成的垫体且其与所述存放管(321)接触的一侧内壁处嵌设有电磁铁一(3233),其与所述存放管(321)外壁上贴附的软性磁条二(35)通过磁性吸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肿瘤科用活体取样送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藏组件(33)为一半导体制冷片(331),其冷极一面设于所述送检盒(31)内的水冷腔(36)内,其热级一面设于所述送检盒(31)的外壁且与一散热器连接;
所述水冷腔(36)为一圆筒状设置且其内充满冷却液;
所述中空容纳腔内设有一温度传感器(37),其与所述控制组件(34)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肿瘤科用活体取样送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组件(34)包括PCB电路板(341)、集成于该PCB电路板(341)上的微型处理器(342)以及供给电能的电源组件(343)和设于所述送检盒(31)外壁上的开关组件(344)和显示屏(345);
所述开关组件(344)包括电磁开关按钮(3441)、冷藏启闭旋钮(3442)和电源开关按钮(3443);
所述温度传感器(37)、开关组件(344)和显示屏(345)分别与所述微型处理器(342)电连接,所述电磁铁一(3233)和半导体制冷片(331)分别与所述微型处理器(342)的输出端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式肿瘤科用活体取样送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检盒(31)包括盒体(311)和密封盖(312),二者的一端为活动铰接连接,另一端通过一锁扣连接;
所述盒体(311)和密封盖(312)均为医用塑料制成且其内壁填充有保温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029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