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加密数据安全传输等级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26377.6 | 申请日: | 2020-06-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6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拔沃乎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21/85 | 分类号: | G06F21/85;H01R13/623;H01R13/629;H01R13/66;H01R24/3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0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加密 数据 安全 传输 等级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提高加密数据安全传输等级的方法,其步骤在于:首先,将解密筒插入至安装筒内并且完成匹配对接,输出构件与输入构件将相互对接接通,解密机构与加密开关正对;而后,解密机构运行,与解密筒螺纹连接配合的套接筒一靠近套接筒二运动,支撑臂将对触发臂进行支撑并且迫使其展开,触发臂由收叠状态穿过贯穿槽切换至展开状态,同时,触发臂划过通道进入内腔内并且对顶杆进行抵推按压,加密开关由断开切换至打开;最后,输出构件内部导通,加密插口内的通信信道导通,数据由计算机依次经过输出构件、输入构件传输至存储器上,对数据进行加密传输,显著性在于,只有当所有加密开关打开,通信信道才能导通,加密性能强,便于匹配对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提高加密数据安全传输等级的方法。
背景技术
数据的泄露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其一为远程在线传输阶段,例如通过QQ、微信等渠道进行传输,被攻击者泄露;其二为离线端口传输阶段,例如通过移动硬盘或者U盘接受计算机数据的传输。为了避免数据在离线端口传输阶段发生泄露,有必要提供一种原理简单、加密安全可靠的隐藏开关式数据加密传输方法,其包括与计算机连接的加密插口、与存储器连接的解密插头,解密插头插入至加密插口内实现解密通信信道导通,数据将由计算机经过加密插口、解密插头传输至存储器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数据端口(例如USB端口)不具备加密性能。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原理简单、加密安全可靠的隐藏开关式数据加密传输方法,其包括与计算机连接的加密插口、与存储器连接的解密插头,解密插头插入至加密插口内实现解密通信信道导通,数据将由计算机经过加密插口、解密插头传输至存储器内,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数据端口(例如USB端口)不具备加密性能。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高加密数据安全传输等级的方法,其步骤在于:
(一)插接阶段;
S1:将解密筒插入至安装筒内并且完成匹配对接,输出构件与输入构件将相互对接接通,解密机构与加密开关正对;
所述的加密插口包括安装筒、输出构件以及多个加密开关,输出构件与加密开关均安装于安装筒内,加密开关串联与输出构件上并且多个加密开关同时打开用于使输出构件导通,初始状态下加密开关关闭;
所述的解密机构包括用于插入至安装筒内的解密筒、用于与输入构件对接的输出构件以及用于对加密开关进行解密并且使其由关闭切换至打开的解密机构;
解密插头与加密插口匹配对接并且由解密插头对加密插口进行解密使加密通道内部的通信信道由断开切换至导通;
所述的安装筒由同轴固定对接的安装筒一与安装筒二构成,安装筒一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对接端,安装筒二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与对接端,安装筒一的对接端与安装筒二的对接端同轴固定连接,输出构件安装于安装筒一的固定端、加密开关安装于安装筒二的固定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拔沃乎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拔沃乎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63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