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BIM技术的全域数字化运维系统及运维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520319.2 | 申请日: | 2020-06-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10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飞;史会轩;王韬;陈永强;李原;乐文静;李林;郝欢;秦威;季超超;穆青青;王汉昌;杨二中;徐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67/12 | 分类号: | H04L67/12;H04N7/18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潘杰 |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bim 技术 全域 数字化 维系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全域数字化运维系统及运维方法,本发明通过采用BIM技术构建储检一体化中心数字化模型,结合物联网技术,进行储检一体化中心BIM模型与运行模型信息融合,建立基于BIM技术的储检一体化中心全域数字化运维系统,实现了储检一体化中心全域范围可视化运行维护,对于提高运行维护的全局性、直观性、定位精准性和维护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网设备高压试验和电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全域数字化运维系统及方法。
技术背景
电网运营公司为严把入网物资质量关,开展电网物资质量检测,从而部署了电网物资储检一体化中心,对辖区范围内电网物资开展集中存储和质量检测。随着电网物资储检一体化中心的投入应用,运行维护成为电网物资储检一体化中心重点和难点。传统运行维护,在运维方法方面,采用定期检修和事故后检修的方式,难以满足电网物资检测及时性和高效性的要求;在运维覆盖范围方面,主要侧重于储检一体化的检测设备和仓储设备,对于检测中心整体建筑、建筑设施、能源管理等关注较少,并且彼此相互独立,难以实现信息贯通和综合分析;在运维数字化方面,传统储检一体化建筑、设备图纸都是以纸质或电子二维图纸形式展示,存在于各种操作手册上,彼此分离,需要各专业人员查看图纸,凭借专业经验对检测中心进行全面维护。因此,采用物联网技术与BIM技术进行多源信息融合,进行检测中心建筑空间、设备设施、人员等全域信息运行管理,实现物理空间到数字空间的全息映射,建立基于BIM技术的储检一体化中心全域数字化运维系统,对于提高运行维护的全局性、直观性、定位精准性和维护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释:BIM是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是用来形容以三维图形为主、物件导向、建筑学有关的电脑辅助设计。
BIM技术是由美国Autodesk公司在2002年提出的,目的在于帮助实现建筑信息的集成,从建筑的设计、施工直至项目终结,所有的信息都会集合在一个三维模型的信息数据库中,方便相关人员查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全域数字化运维系统及运维方法,利用本系统和方法提高电网物资储检一体化中心运行维护的全局性、直观性、定位精准性和维护效率。
为实现此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全域数字化运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域数字化运维系统采用物联网技术与BIM技术进行多源信息融合,实现物理空间到数字空间的全息映射;所述系统包括终端层、网络层、系统层和应用层。
所述终端层包括建筑动态信息采集模块、检测动态信息采集模块、仓储动态信息采集模块和人员动态信息采集模块;其中,
建筑动态信息采集模块:实现储检一体化中心公共建筑空间及设备设施状态信息采集,包括建筑设备设备运行状态、综合用能信息、无线定位信息、视频监控信息、环境监控信息及AR巡视信息;无线定位信息通过构建无线定位系统获得,实现设备设施与人员位置管理以及建筑空间数字化管理。
检测动态信息采集模块:实现储检一体化中心物资检测系统运行状态采集,包括物流设备运行状态、检测设备运行状态、安全防护状态、检测系统能效信息。
仓储动态信息采集模块:实现储检一体化中心物资仓储系统运行状态采集,包括物流设备运行状态、检测设备运行状态、安全防护状态、仓储系统能效信息。
人员动态信息采集模块:实现储检一体化中心工作人员工作状态采集,包括人员路径信息、人员穿戴合规性信息、安全定点巡视,人员路径或定位信息采集是通过无线定位系统实现,安全定点巡视是由无线定位系统和手持终端巡视点扫码实现,人员穿戴合规性是由视频监控系统实现。
所述网络层包括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提供储检一体化中心全域数据信息网络广播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03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库历史日志回溯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体验型风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