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械炒制扁形茶叶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17508.4 | 申请日: | 2020-06-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67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 发明(设计)人: | 蒋繁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繁荣 |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2531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 炒制扁形 茶叶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炒制扁形茶工艺,包括青锅阶段和辉锅阶段,其中青锅阶段包括杀青、理条、压扁、磨光及成形脱毫阶段,其工艺参数如下:(1)杀青:炒锅表面温度为200℃至300℃;(2)理条:炒锅表面温度为165℃至240℃;(3)压扁:炒锅表面温度为180℃至220℃,压板机械手作用在炒茶锅表面的压强为12‑15kPa;(4)磨光:炒锅表面温度为100℃‑200℃;(5)成形脱毫:炒锅表面温度为80℃至150℃;其中辉锅阶段的工艺参数如下:炒锅表面温度为90℃‑110℃。本发明的茶叶炒制工艺整体上采用了高温炒制的工作方式,能大幅提高扁形茶的色泽、香味和口感等感官质量,进一步提升茶叶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制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械炒制扁形茶叶工艺。
背景技术
扁形茶又称扁炒青,属炒青绿茶的一种,在茶叶中有着重要地位。目前茶叶炒制方法大部分为传统手工炒制。传统手工炒制,整个炒制过程的时间较长,劳动强度很大,生产效率较低;杀青时间过长,茶叶中的多酚类氧化酶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被钝化,而部分多酚氧化酶在钝化过程中氧化了茶叶中的多酚而影响茶叶的色泽、香味和口感;同时,各阶段的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全靠操作者的经验掌握,各锅茶叶的一致性较差,难以保证茶叶的质量。
为解决传统手工炒制方式存在劳动强度大和生产效率低,炒制的茶叶质量较差,难以保证批量生产茶叶质量的一致性问题,因此需提供一种新的炒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机械炒制扁形茶叶工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机械炒制扁形茶叶工艺,包括青锅阶段和辉锅阶段,其中青锅阶段工艺过程为杀青→理条→压扁→磨光→成形脱毫,工艺参数如下:(1)杀青:炒制时间为140秒至180秒,炒锅表面温度为200℃至300℃;(2)理条:炒制时间为180秒到250秒,炒锅表面温度为165℃至240℃;(3)压扁:炒制时间为40秒到80秒,炒锅表面温度为180℃至220℃,压板机械手作用在炒茶锅表面的压强为12-15kPa;(4)磨光:炒制时间为90秒到160秒,炒锅表面温度为100℃-200℃;(5)成形脱毫:炒制时间为50秒到100秒,炒锅表面温度为80℃至150℃;其中辉锅阶段的工艺参数如下:炒制时间为180秒到300秒,炒锅表面温度为90℃-110℃。在保证上述工艺参数的条件下,就能基本保证炒制茶叶的质量,而其余的工艺参数则根据不同季节和不同大小的茶叶而采取适当的改变,从而可炒制更高质量的扁形茶叶。
本发明采用半圆筒形炒锅加转动式机械手的炒茶机,所述机械手包括用于按压茶叶的按压机械手及设置在按压机械手的一侧用于翻动茶叶的翻拨机械手,按压机械手及翻拨机械手均通过其机械臂与炒茶机的转动轴连接,机械臂上设有按压机械手或翻拨机械手伸缩控制装置及压力传感器,其工艺方法包括:杀青阶段按压机械手远离炒锅表面,翻拨机械手的工作频率为每分钟55至65次,杀青阶段的茶叶投放量按炒茶机炒锅长度折算为180至220克/米;理条阶段按压机械手作用在炒锅表面的压强为8-12kPa,按压机械手及翻拨机械手的工作频率为每分钟20至40次;压扁阶段按压机械手作用在炒锅表面的压强为12-15kPa,按压机械手及翻拨机械手的工作频率为每分钟25至45次;磨光阶段及成形脱毫阶段翻拨机械手远离炒锅表面,按压机械手作用在炒锅表面的压强为12-18kPa,按压机械手的工作频率为每分钟20至40次;辉锅阶段按压机械手远离炒锅表面,翻拨机械手的工作频率为每分钟20至45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繁荣,未经蒋繁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175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