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式离合器盖总成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489796.7 | 申请日: | 2020-06-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90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 发明(设计)人: | 郑潇翔;苏忠道;郑更生;周新;陈三武;李勇;洪从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D13/58 | 分类号: | F16D13/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陈孝政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式 离合器 总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式离合器盖总成,包括离合器盖本体、连接孔板和输入轴,所述离合器盖本体左端的外表面焊接有连接孔板,所述离合器盖本体的右侧卡合连接有护罩,所述护罩侧壁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杆,所述离合器盖本体的右侧壁上等角度焊接有安装座,所述膜片弹簧本体远离安装座的一端卡合连接有限位环,所述第一固定环与膜片弹簧本体呈贴合设置,所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的内侧壁均与轴承卡合连接,所述离合器盖本体左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该可调式离合器盖总成,便于膜片弹簧的调节补偿,且方便膜片弹簧的更换,提高了使用寿命,另外便于离合器盖的安装和拆卸,使后续检修起来更加便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离合器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调式离合器盖总成。
背景技术
离合器的主要作用是切断或传递发动机输出动力,是靠主动和从动部分间的摩擦力来传递动力及分离的机构,离合器主要由离合器盖、膜片弹簧和压板等部件组合构成。
但是在使用离合器后,不便于离合器盖的安装和拆卸,使后续检修起来不够便捷,另外不便于膜片弹簧的调节补偿,且不方便膜片弹簧的更换,降低了使用寿命,因此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调式离合器盖总成,以解决上述中所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式离合器盖总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便于膜片弹簧的调节补偿,且不方便膜片弹簧的更换,降低了使用寿命,另外不便于离合器盖的安装和拆卸,使后续检修起来不够便捷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式离合器盖总成,包括离合器盖本体、连接孔板和输入轴,所述离合器盖本体左端的外表面焊接有连接孔板,且离合器盖本体的右侧壁上开设有固定槽,所述离合器盖本体的右侧卡合连接有护罩,且护罩的外侧等间距焊接有限位块,并且限位块与固定槽采用卡合的方式相连接,所述护罩侧壁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离合器盖本体的右侧壁上等角度焊接有安装座,且安装座的内侧通过螺栓安装有膜片弹簧本体,并且膜片弹簧本体在固定杆上构成滑动结构,所述膜片弹簧本体远离安装座的一端卡合连接有限位环,且限位环的右侧设置有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与膜片弹簧本体呈贴合设置,且第一固定环左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环,并且第二固定环与膜片弹簧本体呈贴合设置,所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的内侧壁均与轴承卡合连接,且轴承的内侧贯穿连接有输入轴,所述离合器盖本体左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的左端与压板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离合器盖本体内侧的上下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辅助板。
优选的,所述固定槽在离合器盖本体的右侧壁上呈等间距设置。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在护罩的侧壁上呈垂直设置,且固定杆与膜片弹簧本体采用贯穿的方式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膜片弹簧本体在离合器盖本体上呈倾斜设置。
优选的,所述膜片弹簧本体的纵截面形状呈等腰梯形,且膜片弹簧本体靠近限位环一端的纵截面呈弧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辅助板的右端与第二固定环呈贴合设置,且辅助板的左端与压板本体采用滑动的方式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可调式离合器盖总成,便于膜片弹簧的调节补偿,且方便膜片弹簧的更换,提高了使用寿命,另外便于离合器盖的安装和拆卸,使后续检修起来更加便捷;
1、设有限位块,限位块在护罩上呈等间距设置,且限位块与固定槽采用卡合的方式相连接,通过限位块和固定槽的设置,便于护罩的安装固定,且方便后续的检修处理;
2、设有固定杆,固定杆与膜片弹簧本体采用贯穿的方式相连接,且膜片弹簧本体在固定杆上构成滑动结构,通过第一弹簧的弹性形变,使膜片弹簧本体保持位置不便,方便调节补偿,提高了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97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