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缓冲性能的桥梁减震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483138.7 | 申请日: | 2020-06-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62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 发明(设计)人: | 吴海军;王旭;陆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1D19/04 | 分类号: | E01D19/04 |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郭泽培 |
| 地址: | 400074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缓冲 性能 桥梁 减震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桥梁减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缓冲性能的桥梁减震装置,针对现有的减震装置结构单一,缓冲性能不佳,且减震效果不好,并不能将其减震功能充分发挥出,产生的震动力甚至会对减震装置造成损坏,影响减震装置的使用寿命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包括支座,支座的顶部开设有减震槽,减震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缓冲槽,两个缓冲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同一个缓冲板,本发明结构合理,功能多样,通过对桥梁主体进行多级纵向减震和横向减震,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使得桥梁主体不会发生强烈的震动,保护了桥梁主体,且能够对减震装置进行防尘,提高了减震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减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具有缓冲性能的桥梁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桥梁指的是为道路跨越天然或人工障碍物而修建的建筑物,它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车辆在桥梁上行驶时,车辆会和桥梁之间会产生耦合现象,耦合现象会给桥梁带来一定的震动,因此需要减震装置来帮助桥梁减震。
现有的减震装置结构单一,缓冲性能不佳,且减震效果不好,并不能将其减震功能充分发挥出,产生的震动力甚至会对桥梁减震装置造成损坏,影响减震装置的使用寿命,所以我们提出一种具有缓冲性能的桥梁减震装置,用于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减震装置结构单一,缓冲性能不佳,且减震效果不好,并不能将其减震功能充分发挥出,产生的震动力甚至会对减震装置造成损坏,影响减震装置的使用寿命的问题,提出一种具有缓冲性能的桥梁减震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缓冲性能的桥梁减震装置,包括支座,所述支座的顶部开设有减震槽,所述减震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缓冲槽,两个缓冲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同一个缓冲板,两个缓冲槽的内底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两个伸缩杆的顶端均与缓冲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伸缩杆上均套设有第一弹簧,两个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缓冲板的底部和两个缓冲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板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杆,所述减震槽的内底壁上对称转动连接有两个滚珠丝杠,两个滚珠丝杠上均螺纹连接有丝杠螺母,四个固定杆的底端分别与两个丝杠螺母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滚珠丝杠上均固定套设有齿轮,所述减震槽的内底壁上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齿条,两个齿条分别与两个齿轮相啮合,所述减震槽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U形板,U形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永久磁铁,所述缓冲板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永久磁铁,两个第一永久磁铁和两个第二永久磁铁相对应,且第一永久磁铁与第二永久磁铁相互排斥,所述齿条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两个第二弹簧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减震槽的一侧内壁和U形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柱,所述固定支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盖梁,所述盖梁的顶部滑动连接有多个滑动座,多个滑动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梁体。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桥梁主体进行多级纵向减震和横向减震,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使得桥梁主体不会发生强烈的震动,保护了桥梁主体,且能够对减震装置进行防尘,提高了减震装置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盖梁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矩形槽,两个矩形槽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动板,两个滑动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两个连接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位于两侧的滑动座相互远离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滑动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两个第三弹簧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矩形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矩形槽、滑动板、连接杆和第三弹簧,可以对梁体产生的横向震动进行有效的减震,使梁体不会产生较大的晃动。
进一步,所述盖梁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底部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多个缓冲垫,多个缓冲垫的顶部分别与多个滑动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垫为聚苯乙烯树脂。有益效果:滑槽可以使缓冲垫和滑动座能够平稳移动,不会发生位置偏移,且缓冲垫为聚苯乙烯树脂,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31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用墙面粉刷装置
- 下一篇:一种钛制保温杯及其制作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