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叶盘叶片凹坑尖锐损伤钝圆修复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481381.5 | 申请日: | 2020-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75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 发明(设计)人: | 杨冠军;刘梅军;刘宏;张高;李长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3P6/00 | 分类号: | B23P6/00;F01D5/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范巍 |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叶片 尖锐 损伤 修复 方法 | ||
1.一种发动机叶盘叶片凹坑尖锐损伤顶锻钝圆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清理凹坑损伤区域,利用圆滑顶头的高速旋转和顶锻压力使凹坑损伤区域发生塑性流变,获得圆滑内凹表面,使修复后的表层晶粒组织细化并在表层留存预压应力,然后将顶锻钝圆修复后的圆滑内凹表面用高结合材料填充以形成平整表面、去除圆滑内凹表面对表面流线型的干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叶盘叶片凹坑尖锐损伤顶锻钝圆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于不同的类型的凹坑损伤区域,在不扩大损伤的前提下,选择与凹坑损伤区域相适应的圆滑顶头,在顶锻钝圆修复过程中根据叶片损伤部位的基材选择施加圆滑顶头压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叶盘叶片凹坑尖锐损伤顶锻钝圆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圆滑顶头的高速旋转和顶锻压力,通过热力耦合作用使凹坑损伤区域的尖锐部位材料产生塑性流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叶盘叶片凹坑尖锐损伤顶锻钝圆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清理凹坑损伤区域的可脱落残屑和污染物,去除凹坑损伤区域;
2)根据叶片凹坑损伤所在位置,找到对应圆滑顶头位置的叶片背面支撑点或支撑区域,支撑点或支撑区域的最大包络线或包络面将圆滑顶头包围在内;
3)利用圆滑顶头连续处理凹坑损伤区域的尖锐部位,将凹坑损伤区域处理为圆滑内凹表面;
4)去除圆滑内凹表面周围的飞边、杂质与污染物;
5)对修复后叶片进行后处理,并去除余量,得到型面精度满足需要的叶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叶盘叶片凹坑尖锐损伤顶锻钝圆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选择非损伤性清洗剂清理凹坑损伤区域或者用超声波清洗处理10~30 min。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叶盘叶片凹坑尖锐损伤顶锻钝圆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滑顶头是轴对称结构回转体,其对称轴与圆滑顶头压力作用线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叶盘叶片凹坑尖锐损伤顶锻钝圆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滑顶头横截面最大直径为凹坑损伤区域外接圆半径的1.2~3倍。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叶盘叶片凹坑尖锐损伤顶锻钝圆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滑顶头和凹坑损伤区域的尖锐部位之间为点接触或面接触,且圆滑顶头施加的压强大于修复温度下材料的抗压强度。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叶盘叶片凹坑尖锐损伤顶锻钝圆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圆滑顶头连续处理凹坑损伤区域的尖锐部位时的工作转速为100~1500 r/min。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叶盘叶片凹坑尖锐损伤顶锻钝圆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后处理是指向圆滑内凹表面内填充高结合材料并进行喷丸、激光冲击强化、磨抛、涂层和渗层处理;所述高结合材料为粘结剂或掺有硬化相或强化相的粘结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138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