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酸分离回收处理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479400.0 | 申请日: | 2020-05-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203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 发明(设计)人: | 陈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盛隆资源再生(无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1B7/19 | 分类号: | C01B7/19;C01B17/90;C01B17/94;C01B21/46;C01B25/234;C01B25/238;C01F11/4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回收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酸分离回收处理方法,所述混酸的组成包括硝酸、氢氟酸、硫酸和磷酸;所述方法包括:将混酸与钙盐混合,反应后固液分离,得到氟化钙沉淀和上清液;将上清液依次进行一级蒸馏和二级蒸馏,一级蒸馏时分离出硝酸,二级蒸馏时得到硫酸和焦磷酸;将氟化钙沉淀和硫酸混合,反应后得到氢氟酸和硫酸钙;将焦磷酸与添加剂混合,反应后得到焦磷酸钙,焦磷酸钙再转化为磷酸钙;将磷酸钙与硫酸混合,反应后得到磷酸和硫酸钙。本发明通过对混酸依次进行反应沉淀、两级蒸馏的操作,将混酸中不同种类的酸分离,混酸分离彻底,实现混合废酸的回收利用,回收率高;所述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实现了混合废酸液的资源化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液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混酸分离回收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废液的排放量日益增多,其中废酸作为一种强腐蚀性废液,若未得到有效处理就进行排放,必然会对环境造成极大损害;而目前规模迅速扩大的电子行业、半导体行业等生产过程均会产生大量废酸液,而且通常是多种无机酸的混合酸,其分离回收通常需要较为复杂的步骤,受其中酸的种类的影响较大。
CN 108046270A公开了一种混酸的回收处理方法,所述混酸包括氢氟酸、氟硅酸、硝酸以及盐酸,该方法包括:将混酸加入反应釜搅拌,匀速加入碳酸钠反应完全后固液分离,得到的上清液转移至合成釜,加入碳酸钡至完全反应,再次进行固液分离,得到的上清液再加入碳酸钠调节至预设pH值,得到混合盐溶液,向混合盐溶液中加入氯化钾,蒸发浓缩分离出氯化钠晶体,将母液稀释并冷却预设温度后析出硝酸钾晶体;该方法主要是针对自身酸的组成及性质进行的操作,适用范围较窄,且所得产物均为相应的盐,而非对酸的直接回收利用。
CN 110092522A公开了一种含氟含氨氮硝酸类废水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向废水中加入浓硫酸,高温高压蒸馏;蒸馏出的混酸用氢氧化钾溶液吸收,待弱酸性时,补加氢氧化钾中和至中性,后离心浓缩,得到硝酸钾和氟化钾的混盐;将混盐放置于空气中,氟化钾吸水晶体颗粒变大,筛网分离;氟化钾真空干燥得到无水氟化钾;上述蒸馏结束后的母液中加入氨水中和得到硫酸铵溶液,浓缩结晶得到硫酸铵;该方法利用废水中混酸的性质,以硫酸将混酸蒸出,可处理的混酸种类的限制较大,且氨氮类在蒸馏过程中容易分解,造成二次污染。
综上所述,对于无机混酸的回收处理,还需要根据混酸中酸的种类及特性,选择合适的分离操作,以实现混酸中不同组分的分离回收,同时尽可能简化操作,降低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酸分离回收处理方法,所述方法根据混酸中酸的种类及性质,采用反应沉淀、两级蒸馏的工艺将不同酸分离,再经后续转化得到相应的酸,混酸分离彻底,实现了废液的回收利用;所述方法操作简便,成本较低。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酸分离回收处理方法,所述混酸的组成包括硝酸、氢氟酸、硫酸和磷酸;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混酸与钙盐混合,反应后固液分离,得到氟化钙沉淀和上清液;
(2)将步骤(1)得到的上清液依次进行一级蒸馏和二级蒸馏,所述一级蒸馏时分离出硝酸,所述二级蒸馏时得到硫酸和焦磷酸;
(3)将步骤(1)得到的氟化钙沉淀和步骤(2)得到的硫酸混合,反应后得到氢氟酸和硫酸钙;
(4)将步骤(2)得到的焦磷酸与添加剂混合,反应后得到焦磷酸钙,所述焦磷酸钙再转化为磷酸钙;
(5)将步骤(4)得到的磷酸钙与步骤(2)得到的硫酸混合,反应后得到磷酸和硫酸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盛隆资源再生(无锡)有限公司,未经盛隆资源再生(无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794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