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输变电工程协同平台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75224.3 | 申请日: | 2020-05-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9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 发明(设计)人: | 周亮;吕征宇;阚竟生;王旖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上海电力设计有限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08;G06Q10/10;G06Q50/06;G06F11/14;H04L12/58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叶敏华 |
| 地址: | 20007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电 工程 协同 平台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变电工程协同平台,包括:客户端,所述客户端实时对输变电工程项目进行设计、管理,并将相应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模块发送至服务端;服务端,所述服务端对不同输变电工程项目数据提供数据通知、数据存储、数据备份以及文件调用、下载服务;网络传输模块,用于客户端、服务端之间进行信息交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变电工程自动化管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输变电工程协同平台。
背景技术
电网自动化技术为提高电网运行管理控制水平的六个重点技术领域之一,数字化设计技术则是电网自动化技术的五个主要研究课题之一。输电线路工程是电网的重要组成,三维模型的建立与设计应用势在必行。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及电网信息管理精细化要求的日益提高,电网设计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迫切的要求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来解决好电网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中涉及到诸多相关的因素,提高电网设计的水平和服务质量。现有输电线路工程模型大多是单线模型,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区别,且大多没有被充分关联使用到综合自动化平台中,时刻面临着工序冲突、返工、数据获取过程繁琐、资料不完整、维护困难等诸多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输变电工程协同平台,该输变电工程协同平台将客户端的多个设备与具有多功能的服务端通过网络传输模块进行数据交互,操作智能便捷,可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输变电工程协同平台,包括:
客户端,所述客户端实时对输变电工程项目进行设计、管理,并将相应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模块发送至服务端;
服务端,所述服务端对不同输变电工程项目数据提供数据通知、数据存储、数据备份以及文件调用、下载服务;
网络传输模块,用于客户端、服务端之间进行信息交互。
所述的客户端包括工作站、个人计算机、手持移动终端和多个设有无线网络适配器的客户端设备,所述客户端的各设备分别安装有用以对项目进行设计、管理的协同设计工具。
所述服务端包括主服务器、信息服务器、存储设备和备份设备,所述主服务器通过网络传输模块与客户端进行无线信息交互,所述信息服务器为客户端提供提醒通知服务,所述存储设备为客户端提供数据存储,所述备份设备连接主服务器、存储设备,所述备份设备为主服务器和存储设备提供安全备份,当被备份的设备出现严重故障时,可通过备份设备将故障的设备恢复到之前一个正常稳定的状态,保证数据损失的最小化。
所述网络传输模块包括网络交换机、无线接入点和综合布线系统,所述网络交换机提供1000M交换端口,用于连接服务端的各服务器、客户端的个人计算机以及无线接入点的高速接入,所述无线接入点为客户端的手持移动终端或其他使用无线网络适配器的客户端设备提供无线接入服务,所述综合布线系统为整个网络系统提供统一的规划设计的结构化布线。
所述信息服务器为提供协同平台的提醒通知服务器,作为优选方案,一般由邮件服务器承担,若采用其他非邮件式通知方式,可采用诸如微信服务器、QQ服务器等通知服务器。信息服务器通过网络传输模块连接客户端的各个终端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个人计算机、所述工作站采用配置8GB以上内存、500GB以上硬盘以及1000M网络适配器的计算机。所述主服务器采用配置32GB以上内存、500GB以上硬盘及1000M以上网络适配器的服务器。所述存储设备采用多个存储阵列或主服务器的硬盘阵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上海电力设计有限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未经国网上海电力设计有限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752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