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晶燕窝粽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62749.3 | 申请日: | 2020-05-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8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 发明(设计)人: | 单勇军;黄红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洲新燕(厦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L7/104 | 分类号: | A23L7/104;A23L7/126;A23L33/00;A23L33/135;A23L33/105;A23L5/20;A23L19/00;A23L31/00;A23L21/10;A23L5/00 |
| 代理公司: | 厦门创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32 | 代理人: | 王凤玲;尤怀成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晶 燕窝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晶燕窝粽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燕窝蒸汽灭菌处理后,泡发至燕窝干重的2~5倍,以便得到泡发燕窝;将粽叶洗净后,用碳酸钠溶液冷水浸泡3h;糯米和西米按照1:1混合,加水浸泡30min,接种复合益生菌,常温发酵6h,过滤,以便得到发酵产物;将所述发酵产物、所述泡发燕窝和辅料混合得到粽子馅料;取所述粽叶将所述粽子馅料包成粽子;将所述粽子蒸熟或煮熟,以便得到水晶燕窝粽。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可避免市面上粽子类产品粘叶和过度添加食品添加剂的现象,通过和燕窝进行科学搭配,精制为即食型产品,滋补更方便,贮藏和运输更方面,具有较好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晶燕窝粽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是端午节汉族的传统节日食品,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近年来,随着速食食品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速冻粽子,由于其方便和味道鲜美而备受人们的喜爱,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推崇。
然而,现有的粽子总会出现糯米粘在叶子上的现象,这些粘在叶子上的糯米处理不便,丢了又浪费,并且由于传统粽子大多用糯米做成,高糖高能量,缺乏膳食纤维、蛋白质,营养不均衡,黏度高、不易消化,不符合现代科学的合理饮食需求,尤其是胃肠道疾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晶燕窝粽的制备方法。该方法解决现有粽子高糖,高能量,易回生等质量和营养缺陷,拓宽益生菌的应用领域,提高粽子的食用价值,避免市场上粽子类产品粘叶的现象,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晶燕窝粽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将燕窝蒸汽灭菌处理后,泡发至燕窝干重的2~5倍,以便得到泡发燕窝;
(2)将粽叶洗净后,用碳酸钠溶液冷水浸泡3h;
(3)糯米和西米按照1:1混合,加水浸泡30min,接种复合益生菌,常温发酵6h,过滤,以便得到发酵产物;
(4)将所述发酵产物、所述泡发燕窝和辅料混合得到粽子馅料;
(5)取步骤(2)处理后的粽叶将所述粽子馅料包成粽子;
(6)将所述粽子蒸熟或煮熟,以便得到水晶燕窝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晶燕窝粽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碳酸钠溶液浸泡粽叶后,可以有效的软化粽叶表面的纤维,使得粽子更加顺滑,可以有效的减少米粒粘叶的现象。同时,将糯米和西米按照1:1比例进行混合后进行复合益生菌发酵,可以有效的软化谷物的表面组织,去除谷物中的不溶性杂质,提高水晶燕窝粽的通透度,降低产品蒸煮时糯米和西米的老化程度和粘度,使得产品具有顺滑软糯的口感,同时可以通过益生菌有效的调节胃肠道疾病,拓宽粽子类产品的消费群体。通过和燕窝进行科学搭配,精制为即食型产品,滋补更方面,贮藏和运输更方便,具有较好的市场竞争力。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水晶燕窝粽的制备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可选地,步骤(1)中,将燕窝置于90~110℃的灭菌蒸汽柜中灭菌10~20min。
可选地,步骤(2)中,碳酸钠溶液的浓度为1%。
可选地,步骤(3)中,所述复合益生菌为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短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凝结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鼠李糖杆菌的几种。
可选地,步骤(3)中,所述复合益生菌接种量为培养体积的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洲新燕(厦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大洲新燕(厦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27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