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除胺臭材料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460482.4 | 申请日: | 2020-05-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77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 发明(设计)人: | 秦玲;梁鹏;韩光涛;朱昊;迟淑丽;万月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华世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20/16 | 分类号: | B01J20/16;B01D53/02;B01J23/34;B01J29/00;B01J35/10;B01J20/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和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45 | 代理人: | 冯志慧 |
| 地址: | 266510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材料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除胺臭材料,属于除臭材料领域。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用无机盐溶液对反应器中的吸附材料进行水热处理,清洗、干燥后制得改性材料载体;(2)将所述改性材料载体在酸性溶液中浸渍后干燥,得到浸渍后的载体;(3)配置催化活性前驱体溶液,并将所述浸渍后的载体再次等体积浸渍到所述催化活性前驱体溶液中,保温反应,随后进行焙烧即得。本发明能够有效调节所选用吸附材料的比表面积、孔隙率及平均孔径,可等级配比负载量,材料负载效果更加优越,继而在常温环境下通过催化与吸附的协同效果同时有效去除多种胺类恶臭气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除臭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胺臭材料。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逐渐增强,恶臭污染作为环境公害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已受到高度关注。恶臭污染主要包括生活中产生的恶臭及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恶臭两类。日常生活中的恶臭发生源有:室内装修材料发出的臭气,包括涂料、粘结剂等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对人体毒害较大的恶臭气体;另外,厨房、居室、厕所、垃圾堆、宠物间都是恶臭经常发生的场所。工业生产中的恶臭发生源,主要有:化工厂、农药厂、涂料厂、食品发酵厂、家禽厂等。这些恶臭类气体主要包括如氨气、氯化铵、三甲胺等含铵根离子的易挥发无机盐类和含胺类官能团的有机污染物。
胺臭类恶臭气体是典型的恶臭物质,对人类及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这类物质可强烈刺激人的感觉器官,使人感到不愉悦和厌恶,造成心理上的负担;同时一定浓度的胺臭类气体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等造成危害。
目前国内外针对胺臭类恶性气体的处理方案主要集中在酸改性的吸附材料上,如专利号CN 105268399 B常温氨气高效处理材料中主要应用活性炭、活性氧化铝、沸石分子筛等孔吸附材料为载体以铝盐、锆盐为混合改性剂,以酸为表面改性剂进行改性制备除氨气材料。但其改性过程中并未对吸附材料的孔径及孔隙率进行控制。
专利号CN 104368307 A、名称“一种氨吸附专用活性炭的制备方法”,专利号CN109455713 A、名称“工业高效脱氨活性炭的制备工艺”,专利号CN107952413 A、名称为“改性高效防氨活性炭及制备方法”中均以活性炭为基材,酸为改性剂进行制备的除氨气材料,但上述几项技术方案均未对基材的孔结构进行规定,且由于活性炭本身碱性基团较多,酸改性过程中会先中和活性炭中的碱性基团,造成活性炭部分孔隙坍塌。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胺臭材料,能够有效调节所选用吸附材料的比表面积、孔隙率及平均孔径,可等级配比负载量,负载效果更加优越,继而在常温环境下通过催化与吸附的协同效果同时有效去除多种胺类恶臭气体。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除胺臭材料,其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
用无机盐溶液对反应器中的吸附材料进行水热处理,清洗、干燥后制得改性材料载体。
所述吸附材料为不含酸性官能团的多孔吸附材料。
优选地,所述吸附材料为沸石、多孔树脂、活性氧化铝、硅藻土或多孔二氧化硅等的一种或多种。由于上述几种多孔材料其孔径分布不均,比表面积偏小,亲水能力差,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扩孔、增容、亲水改性。
所述无机盐溶液为质量浓度为5%-50%的氨水、氯化铵或磷酸二氢铵溶液中的一种或其中多种的混合溶液。
所述水热处理为无机盐溶液经雾化后,以5-10ml/min的速度通入反应器内,升温速度控制在1-20℃/min,处理温度为120-700℃,处理时间0.5-6h,随后随炉降温、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华世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华世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04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