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伏塔形立体种植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48037.6 | 申请日: | 2020-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1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 发明(设计)人: | 陈贵镔;江炼强;林曼;陈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贵镔;江炼强 |
| 主分类号: | A01G31/06 | 分类号: | A01G31/06;A01G31/02;A01G7/04;H02S20/30;H02J7/35 |
| 代理公司: | 徐州拉沃智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55 | 代理人: | 陈永宁 |
| 地址: | 51533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伏塔形 立体 种植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伏塔形立体种植系统,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旨在解决农业种植土地占用大的问题;包括种植架主体、光伏发电单元、光补偿单元和喷雾灌溉单元;本发明中的设计,结合了立体种植和无土种植的优点,利用水回流补氧,解决无土种植中植物根须吸氧问题。立体化种植结构,解决了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在特定的土地资源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有效减少人工操作,降低劳动成本,还可以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可充分利用太阳能实现自动化农业生产,减少人力、水资源和额外的电能消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光伏塔形立体种植系统。
背景技术
人口的激增及土地资源的稀缺,导致了种植土地减少。且原有的种植土地分布不均匀。农业蔬菜类为生疏类,其不具备长期存储的条件,虽然现在的保鲜技术、保鲜设备和运输条件的改善,能够跨地域运输,使消费者能够食用到新鲜蔬菜,但其各成本导致蔬菜的价格还是比较昂贵的。目前的立体种植设备存在着诸多缺点,比如国内的立体种植设备解决了一定的空间上增加了种植量,但依旧采用原始的土壤种植模式,土壤给设备增加了大量的质量,对材料要求高等缺点。其二,该立体种植模式无法实现无人智能作业。而对于无土种植技术而言,其基础建设要求高,用水量较大,体量大,只适合大规模的种植,且立体优势不明显。对于水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及水含氧量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塔形立体种植系统,结合了立体种植和无土种植的优点,利用水回流补氧,解决无土种植中植物根须吸氧问题。立体化种植结构,解决了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在特定的土地资源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有效减少人工操作,降低劳动成本,还可以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可充分利用太阳能实现自动化农业生产,减少人力、水资源和额外的电能消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伏塔形立体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种植架主体、光伏发电单元、光补偿单元和喷雾灌溉单元;
所述种植架主体的形状为塔形;所述种植架主体上设有多个阶梯种植槽;所述种植架主体内部设有控制单元腔、水泵放置腔和储存腔;所述控制单元腔内设有单片机和蓄电池;所述水泵放置腔内设有水气两用泵;
所述光伏发电单元包括光伏板和调节支架;所述调节支架固定置于所述种植架主体顶部;所述光伏板铰接置于所述调节支架上;所述光伏板用于进行光伏发电;所述调节支架用于调节所述光伏板的角度;
所述光补偿单元包括光敏传感器和补光灯;所述补光灯和所述光敏传感器分别固定置于所述种植架主体上部;所述光敏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阶梯种植槽处的光线强度;所述补光灯用于对所述阶梯种植槽处进行光照补偿;
所述喷雾灌溉单元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喷雾头;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喷雾头分别固定置于所述种植架主体上;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所述阶梯种植槽内的温度和湿度;所述喷雾头用于对所述阶梯种植槽处进行水雾、氧气及营养物质喷洒;
所述蓄电池、水气两用泵、光伏板、光敏传感器、补光灯、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单片机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补光灯为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的蓝紫灯或红光灯中的任意一种灯源。
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阶梯种植槽之间的间距为10cm-20cm,所述种植槽内设置有固定植物植株的网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种植架主体顶部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储存腔连通,该管道内设有瓣膜;所述储存腔的底部为半球形;所述水气两用泵的进水端通过管道连接于所述储存腔的底部;所述储存腔内设有水位检测装置,所述水位检测装置位于所述储液腔的球心位置,所述水位检测装置与所述单片机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贵镔;江炼强,未经陈贵镔;江炼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80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