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餐厨垃圾的焚烧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45641.3 | 申请日: | 2020-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0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 发明(设计)人: | 杨轶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轶 |
| 主分类号: | F23G5/033 | 分类号: | F23G5/033;F23G5/4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500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垃圾 焚烧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餐厨垃圾的焚烧装置,包括机壳、设置在机壳内的壳体空间、固定设置在机壳上的储料壳体、设置在储料壳体内的储料空间、连通设置在储料空间底部的圆孔槽、固定设置在圆孔槽侧壁上的固定气缸、固定设置在固定气缸活塞杆上的推块、固定设置在储料壳体上的出料壳体、设置在出料壳体底面并与圆孔槽相连通的出料空间、固定设置在壳体四侧壁上的滤板、设置在壳体空间侧壁上的燃料通道、固定设置在燃烧通道上的点火器、设置在壳体空间侧壁上的通气空间,能够利用破碎装置能够将餐厨垃圾破碎成较小体积从而能够让餐厨垃圾堆放在一起时垃圾与垃圾之间不会有较大的空隙,从而能够减少焚烧装置内的使用空间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餐厨垃圾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餐厨垃圾的焚烧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餐厨垃圾进行焚烧时,需要将餐厨垃圾倒入焚烧装置内,但是由于餐厨垃圾体积不同,会使餐厨垃圾堆放在一起时,垃圾之间的空隙会较大,从而浪费了焚烧装置内的使用空间,从而降低每次焚烧装置焚烧的餐厨垃圾的数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破碎装置能够将餐厨垃圾破碎成较小体积从而能够让餐厨垃圾堆放在一起时垃圾与垃圾之间不会有较大的空隙,从而能够减少焚烧装置内的使用空间的浪费的用于餐厨垃圾的焚烧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餐厨垃圾的焚烧装置,包括机壳、设置在机壳内的壳体空间、固定设置在机壳上的储料壳体、设置在储料壳体内的储料空间、连通设置在储料空间底部的圆孔槽、固定设置在圆孔槽侧壁上的固定气缸、固定设置在固定气缸活塞杆上的推块、固定设置在储料壳体上的出料壳体、设置在出料壳体底面并与圆孔槽相连通的出料空间、固定设置在壳体四侧壁上的滤板、设置在壳体空间侧壁上的燃料通道、固定设置在燃烧通道上的点火器、设置在壳体空间侧壁上的通气空间、设置在壳体空间侧壁上的废气排出口、固定设置在机壳上的废气处理器,所述废气排出口与废气处理器相连通,还包括用于对餐厨垃圾进行破碎的破碎装置、用于将破碎后的餐厨垃圾打散到两侧的打散装置;所述破碎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壳体空间侧壁上的圆柱体、设置在圆柱体内的圆柱空间、固定设置在壳体空间其中一侧侧壁内的电动机、固定设置在电动机输出端并与壳体空间另一侧侧壁转动连接的旋转轴、固定设置在旋转轴上的刮板、沿圆周方向设置在旋转轴外表面的多个第一碾碎部件、固定设置在圆柱体上的装配壳体、设置在装配壳体上的多个第二碾碎部件,所述圆柱空间与出料空间相连通。
所述第一碾碎部件包括设置在旋转轴上的第一矩形空间、可往复移动地设置在第一矩形空间内的第一矩形块、沿长度方向设置在第一矩形空间顶部的多个第一圆孔槽、沿长度方向设置在第一矩形块上并位于多个第一圆孔槽上的的多个第一碾碎头。
所述第二碾碎部件包括设置在装配壳体上的第二矩形空间、可往复移动地设置在第二矩形空间内的第二矩形块、沿长度方向设置在第二矩形空间顶部并贯穿圆柱空间内壁的多个第二圆孔槽、沿长度方向设置在第二矩形块上并位于第二圆孔槽上的多个第二碾碎头。
所述打散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旋转轴上的旋转杆、设置在旋转杆上的矩形滑移槽、可旋转地设置在矩形滑移槽内的转轴、固定设置在转轴上的矩形斜板、分别转动设置在转轴两端的移动限位板、对称设置在壳体空间两侧壁上的两打散部件;所述打散部件包括固定设置在壳体空间侧壁上的圆盘、设置在圆盘上的第一圆环槽、第二圆环槽、第三圆环槽、第四圆环槽以及第五圆环槽、设置在第一圆环槽底部并与第二环形槽相连通的第一矩形槽、固定设置在第一圆环槽底部和第二圆环槽底部之间的第一斜板,所述两打散部件为前后对称设置。
所述打散部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圆环槽底部并与第三环形槽相连通的第二矩形槽、固定设置在第二圆环槽底部和第三圆环槽底部之间的第二斜板、设置在第三圆环槽底部并与第四环形槽相连通的第三矩形槽、固定设置在第三圆环槽底部和第四圆环槽底部之间的第三斜板、设置在第四圆环槽底部并与第五环形槽相连通的第四矩形槽、固定设置在第四圆环槽底部和第五圆环槽底部之间的第四斜板,所述两个移动限位板位于两个第一圆环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轶,未经杨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56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