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仿古建筑混凝土斗拱现浇施工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25742.4 | 申请日: | 2020-05-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9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 发明(设计)人: | 徐娜萍;龚伟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德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D13/00 | 分类号: | E04D13/00;E04D13/15;B28C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李青 |
| 地址: | 3123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仿古 建筑 混凝土 斗拱 施工工艺 | ||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仿古建筑混凝土斗拱现浇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先进行放样工作,对所需要浇注而成的斗拱的形状、高度、大小以及斗拱内部部件之间的距离等。该仿古建筑混凝土斗拱现浇施工工艺,通过将斗拱部件提前预制完成后使得在安装斗拱时更加的方便,相对于传统的整体施工完成后进行整体浇注而言该施工工艺更加的方便快捷,且在施工现场整体的浇注施工时无法进行烘烤处理,而分开预制斗拱部件则可以进行烘烤处理,烘烤处理后的混凝土斗拱部件性能更佳,且该施工工艺分开浇注不同的斗拱部件,这使得能够大量制作斗拱部件,使得施工效率更高,能够节省大量的现场施工的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仿古建筑混凝土斗拱现浇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仿古建筑是指专门用于模仿与替代古代建筑、传统宗教寺观、传统造景、历史建筑、文物建筑以及古村落群,还原历史风貌概况的建筑,仿古建筑形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仿古建筑形式是指利用现代建筑材料或传统建筑材料,对古建筑形式进行符合传统文化特征的再创造;狭义的仿古建筑形式是指利用传统建筑材料,在特定范围内对古建筑的复原,严格讲属于文物修复范畴,本文所论及的只是广义的仿古建筑形式。
市面上的建筑风格不一,其中仿古建筑由于其外形优美,且具有很明显的文化特征使得仿古建筑逐渐普及,仿古建筑中的斗拱结构是仿古建筑中十分具有代表性的结构,但是由于木质的斗拱结构保存时间较短使得木质的斗拱结构适用性不够强,市面上仿古建筑会之间浇注出斗拱结构,但是使用这种直接浇注成整体斗拱的方式虽然十分方便,但是却使得斗拱结构抗震的能力大大降低,故此提出一种仿古建筑混凝土斗拱现浇施工工艺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仿古建筑混凝土斗拱现浇施工工艺,具备抗震能力强等优点,解决了抗震能力降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抗震能力强的目的,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仿古建筑混凝土斗拱现浇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先进行放样工作,对所需要浇注而成的斗拱的形状、高度、大小以及斗拱内部部件之间的距离等,通过收集放样得到的数据后设计图纸,设计图纸完毕后定制相对应的模具,把模具内壁用机油涂抹均匀后加固模具并放置于水平位置;
2)将浇注料与结合剂倒入搅拌机内充分干混三分钟左右,使得浇注料与结合剂搅拌均匀,此时通过电子秤称取浇注料总重量百分之十左右的清水,将清水加入搅拌机内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不小于三分钟,搅拌完毕后检查浇注料的粘度后即可放料;
3)将搅拌好的浇注料倒入定制的斗拱模具内部,倒入浇注料至模具容积的五分之四时采用振动棒将模具内部的浇注料振实,振动成型后使用刮板将浇注料的表面抹平;
4)将浇注完毕后的模具放置,放置时间为十个小时到十五个小时之间,待浇注料放置硬化后进行脱膜处理,脱膜完成后保养时间三日,保养三日后将硬化体放置于空气中自然干燥一天;
5)自然干燥一天之后,放入烘烤房进行烘烤处理,得到水泥斗拱部件;
6)现场搭建支撑架,采用梁内外各三排架,不含外架并与建筑物的内部整体架子钢性连接,立杆横向避开各组斗拱中左右各半个拱长的距离纵向一百毫米距离排布,立杆高度不能高出斗拱:水平杆第-道离地距高二百毫米,其余水平杆上下间距一千二百毫米,用水准仪将五十线引至立杆上,依据斗拱的尺寸确定出各部位梁的标高位置,架设水平梁底杆及支撑斗拱梁架的架杆高度;
7)整体组装,将斗拱各个部件逐一进行组装,组装完毕后进行验收工作,验收完毕后拆除支撑架。
优选的,所述浇注体的养护温度在十五摄氏度到三十五摄氏度之间为宜,超出此温度区间,应采取相应的升温或降温措施,否则会造成产品使用性能下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德建设有限公司,未经龙德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57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钻孔形态测量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古建筑修复青瓦烧制工艺及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