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循环搅拌式化工反应釜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410733.8 | 申请日: | 2020-05-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893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 发明(设计)人: | 李星;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鑫甬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19/00;B01J4/00;B02C18/10;B02C18/24 |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6 | 代理人: | 张大保 |
| 地址: | 443206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搅拌 化工 反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循环搅拌式化工反应釜,包括第一箱体、底座和出料管,所述第一箱体的下表面固接有多个底座,所述第一箱体的下方固接有出料管,所述第一箱体的上方安装有粉碎装置。该循环搅拌式化工反应釜,通过套筒、横杆、搅拌叶水泵和第一横板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通过搅拌叶将箱体底部的水溶液进行搅拌,这样便达到了防止产生沉淀的目,通过第二箱体、粉碎刀盘、支架和第一电机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粉碎刀盘进行转动,对大块的化工原料进行粉碎,通过第一箱体、第二箱体、进料斗、风机和第一竖板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通过风机的吸气管将产生的有毒气体吸出,从而保护了操作人员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循环搅拌式化工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不锈钢容器,根据不同的工艺条件需求进行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设计条件、过程、检验及制造、验收需依据相关技术标准,以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反应功能,在一些化工生产工艺中,通常用到具有搅拌功能的反应釜来进行生产,虽然现有有技术中的反应釜可以实现化工原料的搅拌,但是搅拌效果并不好,容易在釜底生成沉淀,同时对于一些大块的化工原料只通过水融化分解,反应时间过长,生产效率过低,而且当化工原料进行反应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如果不进行处理也会对操作人员造成生命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搅拌式化工反应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虽然现有有技术中的反应釜可以实现化工原料的搅拌,但是搅拌效果并不好,容易在釜底生成沉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循环搅拌式化工反应釜,包括第一箱体、底座和出料管,所述第一箱体的下表面固接有多个底座,所述第一箱体的下方固接有出料管,所述第一箱体的上方开口有开口,所述第一箱体的上方安装有粉碎装置;
所述粉碎装置包括第二箱体、粉碎刀盘、支板、第一电机和进料斗;
所述第二箱体的上方外壁与第一箱体的上方开口处外壁固定相连,所述第二箱体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粉碎刀盘,所述第二箱体的上表面固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内部固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粉碎刀盘的转轴处固定相连,所述第二箱体的上方固接有多个进料斗,左右所述进料斗与第二箱体相连通,左右所述进料斗的外侧开设有开口。
优选的,所述粉碎刀盘的转轴处中点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轴线位置一致。
优选的,所述第一箱体的左右两侧安装有循环装置;
所述循环装置包括第一横板、水泵、第二横板、T形板、第一竖板和风机;
左右所述第一横板的内侧与第一箱体的外壁固定相连,左右所述第一横板的内部固接有水泵,左右所述水泵的吸水管贯穿第一箱体的外壁,左右所述水泵的吸水管与第一箱体过盈配合,左右所述水泵的吸水管外壁固接有第二横板,左右所述第二横板的内侧与第一箱体的左右两侧外壁固定相连,左右所述水泵的出水管分别贯穿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的外壁,左右所述水泵的出水管分别与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过盈配合,左右所述水泵的出水管外壁固接有T形板,左右所述T形板的外侧与第一箱体的内壁固定相连,左右所述T形板的上方设有第一竖板,左右所述第一竖板的下表面与第一箱体的上表面固定相连,左右所述第一竖板的内部固接有风机,左右所述风机的吸气管与进料斗的外壁固定相连。
优选的,左右所述第一横板与第二横板相互平行。
优选的,左右所述风机的吸气管宽度尺寸大于进料斗的开口处宽度尺寸。
优选的,所述第一箱体的内部下方安装有搅拌装置;
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第三横板、第二竖板、第二电机、第一斜齿轮杆、第二斜齿轮杆、凹形板、弧形杆、凹形杆、套筒、横杆和搅拌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鑫甬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鑫甬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07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