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接配合电缆组件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06468.6 | 申请日: | 2020-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28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 发明(设计)人: | C.W.布莱克本;J.W.梅森;B.A.钱皮恩;N.L.特蕾西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连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31/02 | 分类号: | H01R31/02;H01R12/71;H01R13/46;H01R13/6581;H01R3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曦 |
| 地址: | 美国宾夕***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直接 配合 电缆 组件 | ||
一种通信系统(100),包括电路板(104),所述电路板具有在上表面(140)上的电路板信号触头(154)和电路板接地触头(149)。该通信系统包括电缆组件(102),该电缆组件具有外壳(106),该外壳保持带有电缆(150)的电缆模块(108)。接地屏蔽件(152)和信号触头电连接到电缆。接地屏蔽件包括接地梁(156),接地梁带有联接到对应电路板接地触头的接地接口(200)的梁(156)。每个信号触头具有端接到电缆导体(180)的端接垫(218)和带有信号配合接口(210)的信号梁(158),信号配合接口联接到电路板信号触头。外壳包括接收信号梁和接地梁的接触通道(176),其中配合接口暴露以便与电路板对接。
技术领域
本文的主题总体上涉及电缆组件。
背景技术
朝着更小、更轻、更高性能的电子部件和更高密度的电路的趋势,导致了印刷电路板和集成电路组件设计中表面安装技术的发展。常规系统在满足来自集成电路组件的信号和功率输出方面苦苦挣扎,因为需要更小的尺寸和更多的导体,同时保持良好的电性能。常规的集成电路组件沿着电路板的底部具有有限的表面积,以用于导体电连接到主电路板。
仍然需要一种具有改善的电性能和信号密度的通信系统。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具有基板的电路板。基板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电路板在上表面上包括电路板接地触头和电路板信号触头。该通信系统包括电缆组件,该电缆组件具有电缆模块和保持该电缆模块的外壳。电缆模块包括电缆。接地屏蔽件电连接到电缆。信号触头电连接到电缆。电缆包括电缆导体。绝缘体保持电缆导体和围绕绝缘体的电缆屏蔽件。接地屏蔽件电连接到每条电缆的电缆屏蔽件。接地屏蔽件包括延伸到接地配合接口的接地梁。接地配合接口被配置为联接到电路板上的对应电路板接地触头。每个信号触头具有端接垫,该端接垫与对应的电缆导体端接。每个信号触头具有信号梁,该信号梁延伸到信号配合接口。信号触头的信号配合接口被配置为联接到电路板上的对应电路板信号触头。外壳具有安装到电路板的安装端。外壳包括接收接地梁和信号梁的接触通道。其中接地配合接口在外壳的安装端处暴露以与电路板对接,其中信号配合接口在外壳的安装端处暴露以与电路板对接。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电缆组件的通信系统的侧视图。
图2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顶视图。
图3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4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电缆组件的分解图。
图5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电缆组件的一部分的底部透视图,其示出了准备用于装载到外壳中的信号触头。
图6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电缆组件的一部分的顶部透视图,示出了准备好装载到外壳的下壳体中的电缆模块的接地屏蔽件和电缆。
图7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电缆模块的前透视图。
图8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电缆组件的一部分的俯视图,示出了将电缆模块装载到外壳中。
图9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电缆组件的一部分的侧视截面图,示出了将电缆模块装载到外壳的下壳体中。
图10是沿着图9中所示的线10-10截取的电缆组件的一部分的前视截面图,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被装载到外壳的下壳体中的电缆模块。
图1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电缆组件的透视图。
图12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电缆组件的底部透视图。
图13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准备联接至电路板的电缆组件的前透视截面图。
图14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电缆组件的前透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连公司,未经泰连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64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