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高超声波焊接强度的改性聚丙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392882.6 | 申请日: | 2020-05-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99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 发明(设计)人: | 王钧;武壮;杨小利;代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39/06;C08K13/06;C08K9/02;C08K7/24;C09K5/14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崔友明 |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高超 声波 焊接 强度 改性 聚丙烯 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高超声波焊接强度的改性聚丙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该具有高超声波焊接强度的改性聚丙烯树脂,按质量百分数计,包括以下组分:聚丙烯:75~90%,无规聚丙烯:5~15%,改性膨胀石墨:1~5%,相容剂:1~5%,加工助剂:1~5%。本发明通过在聚丙烯中加入无规聚丙烯和改性膨胀石墨材料,并适当加入相容剂和加工助剂,可有效提高聚丙烯的可焊性,提高材料整体的损耗模量,促进超声波焊接过程中热量的产生,并可以有效提高材料的导热性,有利于焊接界面熔核的萌生与发展,得到焊接强度较高的聚丙烯焊接接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改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高超声波焊接强度的改性聚丙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丙烯树脂是四大通用型热塑性树脂之一,具有耐化学性、耐热性、电绝缘性、高强度机械性能和良好的高耐磨加工性能等;由于聚丙烯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在机械、汽车和食品包装等众多领域。近年来,随着我国包装、电子、汽车等工业的快速发展,其中聚丙烯制品的连接问题越来越突出。
超声波焊接工艺是一种摩擦焊接,利用高频振动波传递到两个需焊接的物体表面,在加压的情况下,使两个物体表面相互摩擦而形成分子层之间的熔合。它与传统的热熔焊接、感应焊接或者摩擦焊接相比,超声波焊接工艺具有:高效、清洁、高质量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在包装袋密封、薄金属片焊接以及塑料/复合材料制品焊接等方面。
因为超声波焊接工艺在塑料制品的焊接具有巨大的优势,可以用来解决聚丙烯树脂制品的连接问题;聚丙烯是一种半结晶性聚合物,硬度相对较大,进行超声波焊接时,需要提高焊接振幅、延长焊接时间与提高静压力等参数调整,但是实现焊接得到的焊接接头的质量却不尽人意,如焊缝存在飞边、实际焊接面积较小、焊接强度低等。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聚丙烯树脂超声波焊接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材料本身的性质,影响超声波焊接过程中能量的利用效率,导致焊接界面的产热机制变化;所以如何提高材料的实际产热量,是能否提高焊接强度的关键,因此,需要对聚丙烯树脂进行合理改性,从而得到高焊接强度的焊接接头。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具有高超声波焊接强度的改性聚丙烯树脂,以解决现有聚丙烯树脂焊接能量利用率低,产热少,导致聚丙烯树脂超声波焊接强度较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具有高超声波焊接强度的改性聚丙烯树脂,按质量百分数计,包括以下组分:聚丙烯:75~90%,无规聚丙烯:5~15%,改性膨胀石墨:1~5%,相容剂:1~5%,加工助剂:1~5%。
可选地,所述无规聚丙烯为重均分子量在40000~80000范围内的高分子量无规聚丙烯,且所述无规聚丙烯的粘度为2000~8000Pa·s。
可选地,所述改性膨胀石墨为由以下方法改性而得的改性膨胀石墨:
将膨胀石墨在800~950℃高温下预处理15~30s后,在酸性溶液中超声分散处理30~60min,得到改性膨胀石墨,其中,酸性溶液的pH范围为2<pH<5,且酸性溶液包含硫酸、硝酸、过氧化氢中的一种。
可选地,所述膨胀石墨的平均粒径为100~500目。
可选地,所述相容剂为聚丙烯乳液、硅烷偶联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所述加工助剂包括抗氧剂和增透剂。
可选地,所述抗氧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剂;所述增透剂为山梨醇类、芳香基磷酸酯盐类、取代苯甲酸盐种的一种。
可选地,所述受阻酚类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抗氧剂1070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上述具有高超声波焊接强度的改性聚丙烯树脂的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28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