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隔热复合材料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78433.6 | 申请日: | 2020-05-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05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 发明(设计)人: | 徐天猛;宋文龙;赵志超;张淼;陈继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鸿艺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J7/29 | 分类号: | C09J7/29 |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南粤专利商标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01 | 代理人: | 余建国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隔热 复合材料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隔热复合材料,包括隔热主体,所述隔热主体由防辐射层、低导热层和装配粘接层组成,所述装配粘接层的表面与低导热层的底面进行贴合,且低导热层紧密覆粘于装配粘接层的表面,所述低导热层的顶面与防辐射层底面进行贴合,且防辐射层紧密覆粘于低导热层的表面,并且防辐射层与低导热层之间的粘结处粘贴有粘接层;一种新型隔热复合材料的制作方法,用于制作所述一种新型隔热复合材料,包括以下步骤:选取制成防辐射层的基材;选取制成低导热层的材料;选取制成粘接层的材料;形成隔热初代物;选取制成装配粘接层的材料;形成所述的一种新型隔热复合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隔热复合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越来越智能化,小巧化,产品的功耗密度也在不断的增大,这导致电子产品散热问题越来越严重。热量的传递一共有三种方式,分别是:热传导、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在许多产品中,隔热是一种有效的热管理方式,但当前最常用的气凝胶隔热膜虽然能够有效阻止热传导和对流传热,但由于材料本身能够透红外线,导致无法有效抑制辐射传热,在尺寸紧凑、使用厚度有限的空间中隔热效果不佳。一些高孔隙率、低导热系数的泡棉与气凝胶隔热膜具有类似的缺陷。而能够有效抑制辐射传热的表面涂层、能贴合的反射膜等,由于组成涂层和反射膜的材料本身导热系数较高,且涂层和反射膜也难以做厚,不能有效填充大间隙,因此在较大的空间中无法有效阻止热传导和对流传热,隔热效果也比较差,为此提出一种新型隔热复合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隔热复合材料,包括隔热主体,所述隔热主体由防辐射层、低导热层和装配粘接层组成,所述装配粘接层的表面与低导热层的底面进行贴合,且低导热层紧密覆粘于装配粘接层的表面,所述低导热层的顶面与防辐射层底面进行贴合,且防辐射层紧密覆粘于低导热层的表面,并且防辐射层与低导热层之间的粘结处粘贴有粘接层。
优选地,所述防辐射层的厚度为0.01mm-0.3mm。
优选地,所述粘接层的厚度为0.005mm-0.05mm。
优选地,所述低导热层的厚度不小于0.05mm。
优选地,所述装配粘接层的厚度为0.005-0.05mm。
一种新型隔热复合材料的制作方法,用于制作所述一种新型隔热复合材料,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制成防辐射层的基材;
S2、选取基材后,基材的表面以电镀或溅镀的表面处理方式施加铜、铝、锡、镍、镍铬合金金属层,制成防辐射薄膜,进而形成所述的防辐射层;
S3、选取制成低导热层的材料,制成低导热薄膜,进而形成所述的低导热层;
S4、选取制成粘接层的材料,制成粘接胶膜,进而形成所述的粘接层;
S5、将S4中制成的粘接胶膜贴附于S3制成的低导热薄膜的表面,并且S2制成的防辐射薄膜通过粘接胶膜粘贴于粘接胶膜表面上,形成隔热主体;
S6、选取制成装配粘接层的材料,制成装配粘接胶膜,进而形成所述的装配粘接层;
S7、将S6形成的装配粘接胶膜粘贴于S5中制成的隔热初代物,进而形成所述的一种新型隔热复合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起到阻止热传导和对流传热的隔热膜与阻止辐射传热的防辐射层复合起来,能够全面阻止热量传递,隔热效果优异;其中,隔热层可以起到阻止热传导、对流传热,同时起到有弹性、可机械支撑等作用;防辐射层可以起到阻止辐射传热的作用,既可以平铺在设备表面,也可以周向包裹,解决多种场景的隔热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鸿艺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鸿艺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84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