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包长度识别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377474.3 | 申请日: | 2020-05-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15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 发明(设计)人: | 屈代明;江昊;何辉;汪志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道生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8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包 长度 识别 方法 系统 | ||
1.一种数据包长度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基于预设的填充比特,对数据帧进行填充,所述填充比特的个数由数据包比特长度和数据帧载荷长度确定,所述填充比特的数值由所述数据包末尾比特的数值确定;
S2、将填充后的数据帧发送给接收端,以供所述接收端识别所述填充比特,并根据所述填充比特的数值确定数据包长度;所述S1包括:
获取数据包末尾比特的数值,以确定所述填充比特的数值;
在所述数据帧的帧头中标注所述填充比特;
获取数据包比特长度和数据帧载荷长度,确定所述填充比特的个数;
在数据包尾部按照所述个数填充所述填充比特;当填充数据帧时,在一组既定的数据帧长度中确定最短的一种数据帧长度,所述数据帧的载荷长度大于等于数据包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包长度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数据包末尾比特的数值,以确定所述填充比特的数值,包括:
若数据包末尾比特的数值为1,则所述填充比特的数值为0;
若数据包末尾比特的数值为0,则所述填充比特的数值为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包长度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数据包比特长度和数据帧载荷长度,确定所述填充比特的个数,包括:
获取数据包比特长度A以及承载数据包的数据帧载荷长度B;
计算所述B与所述A的差值,作为所述填充比特的个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包长度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数据帧的填充发送过程包括:
将所述数据帧拆分为多个固定长度的数据块,所述数据块的个数由数据帧长决定;
将多个所述数据块发送给所述接收端,以供所述接收端接收后拼接所述数据块,得到所述数据帧。
5.一种数据包长度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3、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填充后的数据帧,所述数据帧的填充方式包括:
获取数据包末尾比特的数值,以确定所述填充比特的数值;
在所述数据帧的帧头中标注所述填充比特;
获取数据包比特长度和数据帧载荷长度,确定所述填充比特的个数;
在数据包尾部按照所述个数填充所述填充比特;当填充数据帧时,在一组既定的数据帧长度中确定最短的一种数据帧长度,所述数据帧的载荷长度大于等于数据包长度;
S4、识别所述数据帧中填充比特,并根据所述填充比特的数值确定数据包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包长度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包括:
读取所述数据帧的帧头中的填充比特,确定所述填充比特的数值;
由填充比特确定数据包末尾比特的数值;
从数据帧载荷的末尾比特开始,寻找到第一个取值为数据包末尾比特数值的目标比特,将所述目标比特的位置作为数据包末尾比特的位置,并提取数据帧载荷的起始比特到所述目标比特作为数据包。
7.一种数据包长度识别系统的发送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填充模块,用于基于预设的填充比特,对数据帧进行填充,所述填充比特的个数由数据包比特长度和数据帧载荷长度确定,所述填充比特的数值由所述数据包末尾比特的数值确定;
发送模块,用于将填充后的数据帧发送给接收端,以供所述接收端识别所述填充比特,并根据所述填充比特的数值确定数据包长度所述填充模块用于:
获取数据包末尾比特的数值,以确定所述填充比特的数值;
在所述数据帧的帧头中标注所述填充比特;
获取数据包比特长度和数据帧载荷长度,确定所述填充比特的个数;
在数据包尾部按照所述个数填充所述填充比特;当填充数据帧时,在一组既定的数据帧长度中确定最短的一种数据帧长度,所述数据帧的载荷长度大于等于数据包长度。
8.一种数据包长度识别系统的接收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填充后的数据帧,所述数据帧的填充方式包括:
获取数据包末尾比特的数值,以确定所述填充比特的数值;
在所述数据帧的帧头中标注所述填充比特;
获取数据包比特长度和数据帧载荷长度,确定所述填充比特的个数;
在数据包尾部按照所述个数填充所述填充比特;当填充数据帧时,在一组既定的数据帧长度中确定最短的一种数据帧长度,所述数据帧的载荷长度大于等于数据包长度;
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数据帧中填充比特,并根据所述填充比特的数值确定数据包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道生物联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道生物联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747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电磁屏蔽纤维、线缆和线缆的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