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通道附属泵房和工具间的配筋图的自动成图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368558.0 | 申请日: | 2020-05-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03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9 |
| 发明(设计)人: | 李清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赵龙骧 |
| 地址: | 43002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通道 附属 泵房 工具 配筋图 自动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地下通道附属泵房和工具间的配筋图的自动成图方法,适用于标准化自动生成地下通道附属泵房和工具间的配筋图,包含步骤:预处理提资,获得配筋模板图集合;新建文字及下划线输入函数;新建标示函数;新建绘制函数;新建钢筋放样函数;依次判定每个配筋模板图对应的模式;根据每个配筋模板图对应的模式,分别进行相应的钢筋直线绘制;展示钢筋放样。本发明用时极短,效率极高;出图质量高,且质量标准统一;极大降低了对设计人员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筋图自动成图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地下通道附属泵房和工具间的配筋图的自动成图方法。
背景技术
在地下隧道与通道建设的工程设计中,施工图纸起到对具体施工技术方案进行综合指导和规划标准的作用。一般来说,在施工开始之前,就需要规划设置好整体施工方案,确定施工图纸,从而确保施工过程的准确。因此,在施工之前,对出图对象系统的施工图纸进行绘制是很有必要的。而在地下隧道与通道施工图设计过程中,考虑工程自身功能需求,隧道与通道通常在侧面设置泵房及工具间,相应地需要对其进行配筋设计。
当前主流的配筋图绘制方法仍然是采用手工作业,即设计人员利用AutoCAD等设计软件系统进行人工手动绘图;在此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对施工图纸中各个图元按制图标准逐一绘制,包括线条、文字、标注等,最后将这些图元信息整合到一起,形成完整的出图对象图纸。传统的手工成图作业方法具有以下缺陷:
1、耗时长、工作量大、效率低。即使是熟练的技术人员,绘制一套符合施工要求的施工图纸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通常施工图绘制都是拿到之前项目的施工图进行增减结构尺寸、修改钢筋信息,对于钢筋放样需要进行手工计算,且当需要设计的配筋断面图较多时,全为重复工作,易造成计算失误或者图元修改不到位,设计、校核、审核等人工工作量较大,导致整个出图效率低下。
2、出图图纸质量差,难以统一质量标准。这是因为最后呈现的图纸效果与设计人员的设计习惯、设计经验和绘图水平都有很大关系,设计人员在绘制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加入诸多主观因素,不同设计人员对文字样式、钢筋编号和标注样式等风格难以统一,出图标准难以统一和各人习惯的差异会使得绘图质量难以保证。
3、对设计人员要求高。在这种人工手动计算机绘图的方法中,十分依赖设计人员对整体技术方案的理解,设计人员在绘制图纸之前需要对整个设计方案十分了解,才能在绘制过程中将每一个设计要点体现出来,这也对技术人员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地下通道附属泵房和工具间的配筋图的自动成图方法,采用计算机程序代替人手工作业,使成图时间极大缩短,出图效率极大提升;提高出图质量,统一质量标准;极大降低对设计人员的要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地下通道附属泵房和工具间的配筋图的自动成图方法,适用于标准化自动生成地下通道附属泵房和工具间的配筋图,包含以下步骤:
S100.预处理提资,获得配筋模板图集合;所述配筋模板图集合包含多个配筋模板图;每个配筋模板图都包含结构线和标识文字;
根据人工预设的样式参数集合新建得到图层样式、文字样式和标注样式;
S200.根据人工预设的文字参数集合和下划线参数集合,新建供后续步骤调用的文字及下划线输入函数;文字及下划线输入函数包含单行文字及下划线输入子函数和双行文字及下划线输入子函数;
根据人工预设的标示参数集合新建供后续步骤调用的标示函数;
根据人工预设的绘制参数集合新建供后续步骤调用的绘制函数;
根据人工预设的钢筋放样参数集合新建供后续步骤调用的钢筋放样函数;
S300.根据人工预设的模式判定规则集合,依次判定每个配筋模板图对应的模式;模式判定规则集合包含多条人工预设的模式判定规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85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