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撞击击发式手持型声光弹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65122.6 | 申请日: | 2020-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6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 发明(设计)人: | 童翊峰;申江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埃尔斯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42B12/36 | 分类号: | F42B12/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盛明星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撞击 击发 手持 声光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撞击击发式手持型声光弹,采用模块化结构,将声光弹分为可拆卸连接的装弹机构和击发机构,声光弹在扔出后通过击发座撞击硬物被击发,使用者单手即可操作使用并始终保持另一只手可正常操作其他武器,如果声光弹扔出后先接触到柔软物体其不会被击发,可有效避免易燃物被引燃的危险;装弹机构不再内置发射药,而是使用空包弹,通过更换被击发的空包弹,可达到快速重复装弹、重复使用的功能,有效减少使用单位购买新弹的频率,节省经费;结构精简高效,具有较好的密封性;模块化结构可方便使用单位进行声光弹的日常清理和维护,在储存时只需取出装弹机构中的空包弹,从而单独储存没有爆炸危险的空声光弹,方便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武器弹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撞击击发式手持型声光弹。
背景技术
手持型声光弹,又可以称作闪光弹、爆震弹,属于非致命武器的一种,其主要大规模用于军队、特警、武警等反恐防暴单位,因为此类弹具有便携的特性,并且击发(爆炸)后会产生巨大声响(150-175分贝),部分种类的声光弹会伴随明亮的闪光,在反恐防暴任务中,可以有效震慑敌人或者起到良好的分散敌人注意力的功能。传统的声光弹,使用者在实际使用中,首先需要一只手紧紧握紧保险手柄,同时另一只手需要旋转保险销并使劲拉出,此时声光弹处于预备状态,因为使用者还在紧握保险手柄,所以声光弹不会击发爆炸,同时使用者通常需要保存好保险销并在任务结束后上交以便厂家回收利用,在此状态中,使用者扔出声光弹的同时,保险手柄内的弹簧瞬间释放,导致传统声光弹点燃延期点火装置,当延期结束后点燃声光弹内的发射药产生爆炸,同时产生巨大声响和强烈光线。
现有的声光弹在实战中有诸多不便和众多安全方面的缺陷:
在转瞬即逝的战场或反恐防暴环境,每分每秒都关乎到使用者的人身安全,现有的声光弹首先需要使用者双手使用,这意味着使用者需要临时放下手中的武器,如果此时有突发情况,使用者无法迅速反应击毙敌人;
传统声光弹均必须含有延期点火装置,如果没有此装置,使用者一旦松开保险手柄,声光弹会立刻击发爆炸,导致使用者受伤,通常这种延期点火装置的点火延期时间为1.5秒-3秒不等,而在实际使用声光弹的环境和任务下,延时经常导致被扔出的声光弹不能在最有效的地方爆炸,比如在室内作战下,声光弹经常被扔到怀疑有敌人的屋内,而1.5-3秒不确定的延时,导致了声光弹被扔到屋内后可能仍需要等待1秒才会被击发爆炸,这时屋内的敌人看到了未击发的声光弹,则可以下意识堵住耳朵或者迎接接下来的我方作战人员的到来,使得奇袭变成了暴露,更可怕的情况则是,声光弹扔入屋内后,因为有延时声光弹还未被击发的同时,我方作战人员已经突入屋内,此时声光弹爆炸,导致包括敌方和我方作战人员同时被声光弹干扰;
传统声光弹内含的爆炸药可以引燃任何易燃物品,例如在室内作战任务中,房间内可能含有被褥、床单、窗帘等日常家用易燃品,而传统的声光弹落在此类物品上后,如果碰巧延期点火装置到达了时限,则会瞬间爆炸并引燃这些物品,导致火灾的发生,影响作战任务的实施;
传统的声光弹因为过多复杂的内部结构和内置的发射药,导致其密封性并不好,这意味着一旦传统的声光弹过多的浸泡在水中或长期储存在潮湿环境,声光弹将无法使用,这使得其无法有效应用在海上反恐任务或武装泅渡任务;
传统声光弹一体式的结构,导致所有传统声光弹都是单次使用的,这意味着作战人员通常需要一次性携带大量的声光弹以应对复杂的战场使用环境;
传统的声光弹在存储上有着特别的要求,而使用单位也没有任何的日常维护可言,如果需要维护已购买的声光弹则需要安排特殊运输车辆返回到厂家进行日常监测和维护,这使得储存和维护都十分困难,大大增加了后勤保障的难度。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撞击击发式手持型声光弹,以解决现有的声光弹存在的需要双手操作使用不便、延期点火方式使得爆炸有效性无法保证、容易引燃易燃物发生火灾、结构复杂密封性差、采用一体式结构只能单次使用耗费高、存储和维护困难等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埃尔斯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埃尔斯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51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